●記者 劉書田
面對嚴峻復雜的疫情防控形勢,他們堅持后勤不“后”,、保障在先的信念,,聞令而動,沖鋒前行,,起早貪黑,,日夜奮戰(zhàn),扛住了貨物運輸,、疫情防控,、供餐模式不斷調(diào)整等各種挑戰(zhàn),出色地保障了校園內(nèi)師生的一日三餐,。
他們,,是默默付出、肩負伙食服務保障職責的飲食中心全體職工,,是清華學生“舌尖上的安全”守護者,。
戰(zhàn)“疫”中的“糧草”先鋒隊
食堂伙食關乎師生健康,原材料優(yōu)劣則直接決定伙食品質,。飲食中心下屬20個食堂近千種伙食原材料,、餐用具等全部由采購科集中采購配送。
隨著學校疫情防控政策的升級,,年近花甲的采購科科長蘆永生在后勤部門第一個提出并實施“全封閉”進校,、無接觸配送的物流方案。
“在這場疫情保衛(wèi)戰(zhàn)中,,我們就是‘糧草’先鋒隊,。”他堅持帶傷堅守崗位,,帶領職工克服貨源少,、進校嚴的困難,多方調(diào)配進貨,,每天為食堂配送伙食原材料約13萬公斤,。

蘆永生指揮工作
夏天來了,清涼解渴的西瓜已在食堂上新。從田地間到餐桌上,,為了保障同學們的伙食需求,,一塊美味的西瓜要經(jīng)歷采購、驗收,、消殺,、儲存等多個環(huán)節(jié)的嚴格把控,這背后離不開蘆永生等飲食中心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采購清涼解暑的西瓜和各種時令水果,,確保封控期間食材品質不降、品種不減,、價格不漲,,為食堂保持高水平的伙食品質提供源頭保障,是蘆永生和同事們作為“糧草”先鋒隊默默堅守的職責所在,。
最樸素的心愿是“讓同學們吃飽飯”
凌晨4點30,,楊義京輕悄悄地起床洗漱,準備開始一天的忙碌工作,。
他是紫荊園食堂的庫管,,疫情特殊時期,他義無反顧地搬進了食堂,,每天想的就是如何保證原料充足,,盡最大努力滿足同學的就餐需求。
為保障飲食防疫安全,,全部伙食原料配送實行封閉式管理、無接觸配送,,由專人負責在專區(qū)卸貨消毒,。楊義京除了庫房的日常工作外,也成為了食堂的專區(qū)負責人,。
佩戴好手套,、N95口罩和面罩,配置好消毒液,,每一批貨物都要經(jīng)過仔細消毒和檢查,,再食堂入庫……這一套流程他每天要重復數(shù)十次。

楊義京在專區(qū)卸貨消毒
食堂平均每天卸貨超過15噸,,物資配送超過20趟,,從凌晨5:00開始,直至晚上22:00,。面對這巨大的工作量,,為了減輕楊義京的工作壓力,食堂每天抽調(diào)4名員工協(xié)助他工作,完成貨物的裝卸,。
但在開餐期間,,其他職工需回到原崗位,保證開餐供應,,只剩他和另一名庫管繼續(xù)進行庫房的工作,。他每天統(tǒng)籌負責供應蔬菜近10000斤,西瓜近6000斤,,各種肉類近6000斤,,酸梅湯、酸奶,、沙冰等飲品5000多杯……沉甸甸的物資供應背后,,沉浸著他付出的數(shù)不清的汗水。
楊義京卻說,,“苦點累點沒什么,,得先解決學生的吃飯問題,讓同學們吃飽飯,?!?/p>
“要積極主動沖在前方”
萬冬華的一天是被各種數(shù)字環(huán)繞的一天:
作為飲食中心清芬園食堂的庫管師傅,早上5:00需要到崗接收第一批食材面條等物資,,晚上22:00要安頓好最后一批食材蔬菜,;
每日工作時長17小時,來回消毒并搬運物資15,、16趟,,搬運重量上千公斤;
暫停堂食期間,,領取20000余個一次性打包盒打包袋,,穿梭食堂上下5層,分批分撥送到各班組手中,;
微信步數(shù)日均32000步,,最多時達到了46000+步,穩(wěn)穩(wěn)占據(jù)好友排行榜的榜首,;
牢記各項防疫物資,、伙食原材料、慰問品的庫存余量,,和各班組的具體人數(shù),,是大家隨時囑托“某物品快沒啦”就能及時送到的靠譜“萬哥”……
一個個“躍動”的數(shù)字背后,是他為保障校園飲食疫情防控安全默默付出的努力,,也是園子里數(shù)千飲食人同心協(xié)力,、共克時艱的見證,。
除了日常的庫房管理工作,他還要身兼數(shù)職,,承擔起物資轉運員,、消殺員、信息核查員等多項工作,。滿負荷的保障任務壓彎了腰,,沉甸甸的物資勒腫了手,他卻從未喊苦喊累,。

工作中的萬冬華
作為食堂基層骨干,,萬冬華在去年撰寫了入黨申請書。在申請書中,,他寫道,,“希望可以像身邊的黨員同志學習,把模范帶頭作用變成自己的基本態(tài)和習慣態(tài),,有需要的時候,,一定要積極主動沖在前方?!彼矆孕?,當校園里一個個微小的力量匯聚成更大的能量,一定能打贏疫情防控保衛(wèi)戰(zhàn),!
義無反顧的選擇
5月13日起,,清華大學進行封控管理,為了工作,,桃李園食堂副經(jīng)理兼保管吳旭主動提出住在食堂,。
雖然溫馨小家僅在2公里之外的清華大學校門口,4歲的孩子依舊習慣于媽媽每晚的故事相伴,。她耐心地和孩子解釋,,得到了全家的理解和支持,帶著必勝的信念入校,,同廣大伙食人一道,堅決做好校園供餐保障,。
因為食堂幾十人校外住宿需轉入校內(nèi),,她第一時間整理名單、準備行軍床被褥等物資,;面對個別員工滯留在封控區(qū)內(nèi),,她時刻問詢情況,堅持務必做好細致關懷,,讓大家在艱苦條件之下感受到單位的溫暖,;由于隔離觀察等防疫要求,,工作人員極度短缺,她發(fā)揚“一塊磚”精神,,端盤子收餐到處都可以看到她的身影,;卸下一天的忙碌,電腦前她仍在核對人員信息,,“補作業(yè)”般完成財務,、人事等保管工作;凌晨5:00卸貨,,她出現(xiàn)在庫房,;深夜12:00接到通知,她仍然在安排工作,;全員核酸,、隔離政策,她點對點詳細問詢,,確保全員完成各項要求,,無一人遺漏……

吳旭給同學們分發(fā)沙冰
作為一名年輕的共產(chǎn)黨員,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黨員誓言,,吃苦在前,、沖鋒在前,而吳旭卻謙虛地說,,“比我更辛苦的是更多的同事們,,身邊老黨員以及師傅們不辭辛苦的堅守,也是我不竭的學習動力,?!碧依顖@食堂除了要承擔繁重的供餐任務,特殊時期還要承擔所有原材料卸貨等繁重體力工作,。她期盼著在大家的努力下,,早日共克時艱。
高溫下的堅守
程秀文2004年來飲食中心工作,,現(xiàn)擔任觀疇園餐廳二層的廚師長,。
疫情期間,為了滿足師生需求,,程秀文帶領員工不斷探索,,在原有菜品的基礎上縮短菜品輪換周期,制定周計劃菜品,,三天一調(diào)換,,不斷推陳出新,提高飯菜質量,,讓大家能夠吃得營養(yǎng),、吃得健康,。
在食堂人手緊張的情況下,他連續(xù)數(shù)月都沒有休息,。炎炎夏日,,程秀文始終堅守在炒菜等一線工作崗位,每天面對著高溫鍋灶,,只為給師生奉上一道道美食,。每次供餐結束后,汗水都浸濕了他的衣衫,。

程秀文在烹制菜品
食品安全的檢查工作也不容馬虎,。冰箱的消毒,食品的儲存,,盛裝容器和公用具的消毒……為確保加工烹制環(huán)節(jié)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程秀文總是事無巨細逐一檢查、逐一落實,。
“民以食為天”,,這句話常常掛在他嘴邊,也深深刻在他的心里,。
他們的故事,,只是飲食中心每一位奮戰(zhàn)在伙食抗疫一線職工的縮影。自學校封控管理以來,,飲食中心1100余名職工晝夜奮戰(zhàn)在伙食崗位上,,用辛勤汗水守護著師生員工舌尖上的美味,持續(xù)為師生提供優(yōu)質餐飲服務保障,。
來勢洶洶的疫情阻擋不了職工為師生服務的步伐,。面對困難,他們堅如磐石,,迎難而上,,用鍋碗瓢盆彈奏抗疫樂曲,用煎炒烹炸做出美味佳肴,,他們抓住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jié),,將真心融入在柴米油鹽之中。采購,、配送,、制作,、分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都嚴絲合縫,、井然有序,,筑起了守護校內(nèi)學生“舌尖上的安全”防疫堡壘,。
抗疫仍需堅守,,飲食服務中心將繼續(xù)落實落細疫情防控各項措施,,為學校分憂,為師生解難,,堅決打贏疫情防控清華保衛(wèi)戰(zhàn),。
圖片來源:飲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