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儀系 鄧磊
5月14日中午接到學校通知后,,我在第一時間報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住校教師。從開始住校到6月5日離校的22天時光,成為了我人生中一段難忘的記憶,。
住校工作面臨著許多的未知與挑戰(zhàn)。封閉管理第一周,,是同學們最為焦慮的時期,,不論是基本生活供應的保障情況還是疫情未來的走向,都引起了學生們的擔心和熱議,。關閉堂食那天,,C樓的隊伍排到了地面,南區(qū)7號樓超市的結賬隊伍排到了入口處,,同學們用采購囤積物資的方式來應對心中的焦灼,。

鄧磊(左四)帶領本研同學參加防疫志愿活動
這段時間中,我做得最多的工作,,就是組織學生座談和走訪學生宿舍,,并帶領學生骨干通過直接交流和線上文檔的方式收集學生的困難和需求,及時解決或反饋至學校,。只有直接接觸學生,,才能知道學生的需求,才能對學生的焦慮情緒有安慰作用,。根據學生反映的情況,,精儀系及時出臺了多項政策幫助學生克服困難,,積極成立戰(zhàn)疫“清”年突擊隊精儀系分隊,動員更多同學加入抗疫志愿服務工作,。
在我和精儀系學生骨干的努力下,,精儀系同學們逐漸不再為日常生活感到焦慮,轉而開始關心考試安排,、科研進展,、暑期返鄉(xiāng)、必修實踐,、畢業(yè)離校等學業(yè)和發(fā)展問題,,這也促使我深入思考如何進一步服務學生需要。
為解決同學核酸檢測清零問題,,在系黨委的部署下,,我?guī)ьI學生骨干建立了10人單位的細粒度網格群,每個網格長隨時掌握網格成員的核酸檢測情況,,實現點對點提醒督促,。為使同學們積極踐行和支持學校抗疫政策,,我?guī)ьI研工組充分利用研究生黨團班平臺和例會制度,,發(fā)揮黨團班集體作用,采取集體報名的方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快遞消殺、校車引導,、核酸檢測,、實驗室安全巡查等活動中,涌現了許多精儀學生志愿者,。通過對抗疫志愿服務的深度參與,,同學們越來越理解學校疫情防控的復雜性和艱巨性,提升了思想認識,,起到了教育引導的作用,。

鄧磊(右)主持輔導員和研工助理座談會
住校生活也充滿許多溫馨與感動的瞬間。有同學遇到校醫(yī)院無法購買符合需求的藥物,,閃送,、外賣等又無法進校的情況,我發(fā)動校外老師,,根據同學病情描述在校外購藥再快遞送進學校,,及時解決同學困難。有同學遇到緊急情況需要就醫(yī),,我及時協(xié)調骨干陪同同學至校門口,,再安排校外居住同學陪同就醫(yī),,完成了一場校內外就醫(yī)接力。5月24日是我的32歲生日,,原本因工作繁忙,,我全天只吃了兩包方便面充饑。我本以為生日就這樣“凄涼”地度過,,沒想到晚上走訪宿舍途中卻意外收到了同學們送來的鮮花和蛋糕,。捧著同學們送的鮮花,我動情地說:“相信疫情終將成為過去式,,而我們大家在一起的奮斗將會成為各自寶貴的財富!”
這段住校經歷,,是我經歷的唯一一次校園封閉管理,,也是成為一名青年教師后第一次和同學們一起在一線面對并解決困難。這期間既有手忙腳亂的“匆忙”,,也有心平氣和的“深思”,,還有星空草坪的“愉悅”。這段經歷,,使自己積累了許多應急處置的經驗,,激發(fā)了許多今后開展學生工作的靈感,是入職以來最切實的一次成長,。相信在幾十年后,,這段時期的經歷依舊會令我記憶猶新。
(清華新聞網6月21日電)
供稿:精儀系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