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5月15日電 為更好指導研究生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開展學位論文研究工作,5月11日下午,,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民盟中央常務副主席、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王光謙面向清華師生作“面向國家重大需求,,解決關鍵科學和技術難題——談博士研究生如何選題”專題講座,。講座由研究生院副院長董淵主持,三百余名師生參加,。

王光謙作專題講座
王光謙首先從自己博士學位論文的選題出發(fā),分享了他主動大膽與導師“講想法,、談條件”,,通過大量文獻閱讀找準研究空白,以及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艱苦的科研條件下開展兩相流新理論研究的經歷,。他成功將動理學理論引入泥沙研究,,并經過自己和學生兩代人三十年的不懈努力,形成了水沙兩相流的動理學理論,,為學科發(fā)展作出了貢獻,。
接著,王光謙回顧了自己參加工作后,,圍繞三峽泥沙和黃河斷流的重大工程難題進行選題的科研經歷,。他用生動的語言講述了重大工程難題背后的關鍵科技問題、清華大學團隊的攻關思路以及相關科研成果在三峽建設和黃河治理重大決策中的重要貢獻,,并特別介紹了全球數字河網成果在服務汶川地震堰塞湖除險,、三江源國家公園建設、可可西里“申遺”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需求工作中的應用成效,。
之后,,王光謙介紹了近年來帶領團隊進一步挑戰(zhàn)探索未知的科研選題、在空中水資源利用方面所做的開創(chuàng)性工作,。他從大膽提問,、提出科學猜想開始,通過云室實驗,、機理研究,、數值模擬、裝備研發(fā),、現(xiàn)場試驗等反復探索求證,,厘清了空中水資源的內涵,提出了空地耦合調控空中水資源的策略與模式,。王光謙還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關于“推動綠色發(fā)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部署,分享了自己對“水利科學與工程在新時代如何進一步發(fā)展”的思考,,并介紹了帶領團隊面向建立“水圈科學”這一全新選題所做的工作,。
最后,王光謙結合自己在不同階段科研選題的體會,勉勵清華師生敢想敢干,,做出推動學科發(fā)展,、突破關鍵技術、服務國家重大戰(zhàn)略的成果,,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努力奮斗,。演講結束后,王光謙與現(xiàn)場師生圍繞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成果評價等問題進行了互動交流,。

講座現(xiàn)場
前來聆聽講座的水利系2022級博士生李兆喜表示,自己從王老師身上深深感受到了水利工作者身上滴水穿石的韌勁,,新時代的年輕人要有遠大的抱負和責任感,,致力于攻克國家和人民面臨的關鍵科學問題。材料學院2022級工程博士生張升學表示,,作為工程碩博士培養(yǎng)改革專項學生,,應立足于解決“卡脖子”技術難題,為國家發(fā)展作出應有貢獻,。人文學院2021級博士生林峰認為,,王老師的講座讓她體會到了“好奇心”在科研選題中的作用,講座對于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術品味有很大幫助,。
供稿:研究生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