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專訪新晉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布萊恩•科比爾卡
科學家的目標是做好的科學
來源:人民日報 2013-1-14 趙永新
布萊恩•科比爾卡(Brian Kobilka),,美國斯坦福大學醫(yī)學院分子與細胞生理與醫(yī)學系教授,,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醫(yī)學院客座教授。因在G蛋白偶聯(lián)受體(GPCR)方面的研究成就,,與他的博士后導師羅伯特•萊夫科維茨一起榮獲2012年諾貝爾化學獎。
12日晚,,2012年兩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之一,、美國科學家布萊恩•科比爾卡和夫人田東山,第四次來到清華大學醫(yī)學院,,著手啟動這邊的實驗室,。13日上午,本報記者對他進行了專訪,。
“我們很少看論文的數(shù)量,,更關心的是你工作的重要性”
記者:首先祝賀您榮獲諾獎。對您來說,,獲得諾獎意味著什么,?
科比爾卡:謝謝。我很高興獲得這一獎項,,它意味著我的研究被其他科學家所認可和欣賞,。
記者:有比獲諾獎更高興的事情嗎?
科比爾卡:有的,,比如我兩個孩子的出生,。獲獎以來發(fā)生了很多事情,需要參加的活動較多,,但我會努力盡早回歸正常,。
記者:許多人認為,諾獎獲得者都是絕頂聰明的人,,您認為自己成功最重要的因素是什么,?
科比爾卡:能夠得諾獎的人可能不會不聰明,但我從不覺得自己是天才,。獲諾獎意味著你做了很重要的工作,,這里面有聰明的原因,但還有其他因素:創(chuàng)造力,、直覺,、聰明的學生,、與別人的良好合作等。當然,,也有運氣的成分,。
相比之下,成功最重要的可能是堅持,,永不放棄的堅持,。我們的研究花了許多年時間,有很多困難時刻,,有時難到想放棄,。因此,堅持是最重要的,。
記者:您的導師萊夫科維茨的實驗室是國際頂尖實驗室,,據(jù)說您加入實驗室兩年內沒有發(fā)表一篇論文,是否有壓力,?
科比爾卡:我沒感到過壓力,也不知道兩年沒發(fā)表論文還會造成壓力,。同事們很支持我的工作,因為他們知道我是在做有價值的事情,。一些年輕的科學家可能關心論文的數(shù)量,、忽略了質量。但我更關心質量,,專注于有挑戰(zhàn),、有價值的工作。
在美國,,年輕的科學家找工作,、晉升時,大家也會看他的論文,。但我們很少看論文的數(shù)量,,更關心的是工作的重要性——至少在我供職的斯坦福大學是這樣。是否給你機會,、是否晉升職位,,是由懂科學的科學家做決定;如果讓不懂科學的行政人員做決定,,就只好刻板地用一些可量化的東西去衡量了,。
在斯坦福大學,學生在只發(fā)表過一篇論文的情況下也可以獲得博士學位,。如果規(guī)定博士必須發(fā)多少篇文章才能畢業(yè),,就會使學生去挑選那些容易做的題目。
記者:在您的科學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候是什么,?
科比爾卡:一個是2003年失去霍華德•休斯醫(yī)學研究所(HHMI)資助的時候,。我們的經(jīng)費是按人頭來算的,大約1個人1年1.5萬美元,,但因為我們的實驗很昂貴,,這遠遠不夠,。失去HHMI的資助再尋找其他經(jīng)費來源有很大的風險,,恰恰在這個時候我們的研究將要取得突破。另外比較困難的時候是2007年,,我們的花費入不敷出,,以至于另一個資助方失去了耐心,后來是學校和系里幫忙聯(lián)系到無條件資助資金,,研究才能繼續(xù)下去,。
記者:據(jù)了解,您每年都在為研究經(jīng)費發(fā)愁,。獲得諾獎會不會給您帶來很多經(jīng)費,?
科比爾卡:沒有這回事,我還在為經(jīng)費擔心,。去年9月以來我寫了兩個申請,,現(xiàn)在正在寫另外一個,因為我的實驗太花錢了,。
“我希望他們真正對科研有興趣,、敢于做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
記者:您為何接受邀請,擔任清華大學的客座教授,,新建一個實驗室,?您的實驗室有多少人?
科比爾卡:實驗室目前有8個人,,如果太多,,我就不能很好地指導每一個人。清華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有很多優(yōu)秀的同事,,我們可以互相取經(jīng)。而且近在咫尺的北大也有很好的儀器設備與合作者,。因此,,這是沒有理由拒絕的機會。我大概每年在這邊工作3個月左右,,平時會通過網(wǎng)絡視頻,、電子郵件等開展工作。
記者:對于這邊的實驗室,,您有何期望,?
科比爾卡:我的目標是指導好每一個學生,,把清華和斯坦福實驗室有機結合起來,使兩邊相互交流,、學習,、促進,同時我也想與清華的其他相關實驗室開展合作?,F(xiàn)在中國有許多優(yōu)秀博士都選擇出國讀博士后,。我想通過我和清華同行的努力,為中國留下很好的博士后,。
記者:在招聘學生時,,您會看重哪些條件?
科比爾卡:除了能熟練地掌握英語,,我希望他們真正對科研有興趣,、敢于做有挑戰(zhàn)性的課題。我有一點擔心:獲諾獎前我只要看到學生對我的研究領域感興趣就好,;現(xiàn)在,,我怕他們對諾獎更有興趣。
記者:您為什么如此強調“有興趣”,、“有難度”,?
科比爾卡:做真正重要的工作、把一個領域向前推動,,是非常困難的,,會碰到很多障礙;如果對自己的研究不感興趣,,是很難堅持下去的,。我自己喜歡研究、喜歡挑戰(zhàn),,也希望我的學生有挑戰(zhàn)困難的興趣,。做科研要有這樣的心理準備:失敗、嘗試,,失敗,、再嘗試……直至解決問題。
記者:獲得諾獎是許多中國科學家的夢想,,您對中國同行有什么建議,?
科比爾卡:預測或計劃出一個諾獎是很難的,關鍵的是對自己做的事情有興趣,。我認為,,科學家的目標不是得諾獎,而是做好的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