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論壇“云端”上線 豐富文化生活“不掉線”
清華新聞網(wǎng)3月17日電 為繼續(xù)發(fā)揮“文新論壇”豐富校園文化的作用,校研究生團委文化部依托視頻會議技術及雨課堂等直播平臺,經(jīng)過細致的規(guī)劃和精心的籌備,于3月7日晚20點及3月14日晚20點分別舉辦了第103期“錦龍談國樂”及第104期“電波起舞,永不消逝”專場活動,兩次論壇吸引了校內共600余名師生踴躍參加。
首場線上文新論壇邀請了國樂藝術家、“新晉網(wǎng)紅”方錦龍,他在“嗶哩嗶哩彈幕網(wǎng)”2020年跨年晚會上,現(xiàn)場切換多種傳統(tǒng)民族樂器和外國冷門樂器,演奏了《十面埋伏》、“火影忍者”主題曲等一系列風格迥異的音樂,深受年輕人喜愛。
在嘉賓個人分享與展示環(huán)節(jié),方錦龍將自己與國樂的結緣故事向觀眾娓娓道來,并闡述了自己對國樂的深刻理解。他說,國樂里蘊含著“和而不同”的君子之風;音樂既要有民族的特色,也要博采眾長、兼收并蓄;音樂要符合人民的需要,雅俗共賞。

清華大學第103期文新論壇“錦龍談國樂”直播現(xiàn)場
講座得到了清華師生的熱烈反響和一致好評。就在一周后,文化部推出了本學期第二場線上文新論壇“電波起舞,永不消逝”,邀請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的總導演韓真和周莉亞,與清華師生分享春晚節(jié)目《晨光曲》(出自《永不消逝的電波》)幕后的故事。論壇采取少量觀眾進入zoom視頻會議室與多數(shù)觀眾通過線上平臺觀看直播相結合的方式,使得場內場外的觀眾都可以與嘉賓積極互動,現(xiàn)場氣氛十分活躍。兩位嘉賓介紹了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創(chuàng)作的歷程,還在現(xiàn)場教授了《晨光曲》中“蒲扇舞”的動作要領。

韓真教授“蒲扇舞”
通過線上“文新論壇”活動,散居在世界各地的清華師生“共聚一堂”,展開思想的交流和碰撞,參與活動的同學紛紛表示增長了見識,收獲頗豐。
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2018級碩士王晨璇認為,方錦龍的講座使她對國樂的理解更加深刻。她說:“以前大家對國樂的印象可能只是在古裝劇中,但是最近《閃光少女》、b站跨年晚會上方老師的表演等等,讓國樂進入了更多人的視線。這次論壇,方老師的一番話讓我對國樂如何吸引現(xiàn)在的年輕人的問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國樂可以融合各個地區(qū)不同風格的音樂,也是可以創(chuàng)新有趣的。”
公共管理學院2019級碩士生劉麟則贊嘆論壇的內容豐富:“從舞劇創(chuàng)作到舞段教學,從前沿裝置到未來方向,從線下采風到春晚彩排,兩位老師讓我們得以一窺幕后的汗水與精彩。”
“交流可以豐盛思想,藝術往往給人力量。”核能與新能源技術研究院19級博士生宋蕾說,“2019年開始就關注到《永不消逝的電波》這部制作精良的作品。參加‘文新論壇’活動,從編導的解讀和示范中更深體會到一部優(yōu)秀作品背后的巧思和理念。兩場論壇活動中,我所窺見的三位嘉賓的共同點在于,他們能夠帶著責任感和使命感去投入藝術創(chuàng)作和傳承。我想這既是屬于他們的幸福,也是觀眾的幸事。”

內場觀眾與嘉賓的合影
“文新論壇”是校研團文化部的傳統(tǒng)活動品牌,旨在通過邀請文化藝術政商等各界知名人士,舉辦大型校園文化論壇活動,傳遞人文精神,啟迪人生智慧,緊扣時代脈搏,引領青年思想。活動創(chuàng)辦以來的十余年間,曾邀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童話大王”鄭淵潔、《國家寶藏》總導演于蕾等嘉賓來到清華,參加文新論壇活動。
“潤物無聲添秀色,春風化雨暖人心”,在這個特殊的春天,線上“文新論壇”在“云端”上線,給清華師生帶來了一份活潑的文化力量。校研團文化部也將繼續(xù)積極響應學校的號召,在特殊時期堅持舉辦優(yōu)質的文化活動,將“文化育人”進行下去。
供稿:校研究生團委文化部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