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禹思坤,“深耕計劃”一期學員,精密儀器系2014級本科生,現(xiàn)任職于清華大學黨委保衛(wèi)部(保衛(wèi)處)。

禹思坤在會議上發(fā)言
2017年9月,我入選“深耕計劃”項目,成為“深耕計劃”一期的一名成員。經過志愿填報、協(xié)調溝通等后續(xù)流程,我選擇了留在校內崗位進行鍛煉。2018年7月,我辦理好相關手續(xù),入職學校保衛(wèi)部,為期兩年的留校工作正式拉開序幕。
初識:責任、堅守與正義感
從我來到保衛(wèi)部的第一天起,在各種場合——無論是全處會議、黨組織生活,還是科室內部會議或同事之間的工作交流——聽到最多的一個詞就是“責任”。剛到安全辦的時候,同事便告訴我,消防安全責任重大,工作繁雜瑣碎,但也容不得半點疏忽。
不久,我便有了人生中第一次的火情處理經歷。我仍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我緊張的心情,那天一大早,我剛到辦公室坐下,就有同事急匆匆地進來告訴大家某地出現(xiàn)了火情。我匆忙地騎上車趕往現(xiàn)場,是一處工地起火,明火已被現(xiàn)場人員撲滅,所幸事故中沒有人員受傷。我與同事一起勘察現(xiàn)場、拍照記錄、按照要求對現(xiàn)場負責人進行詢問并記錄事故信息。也正是從這次事故開始,我真正意識到消防安全工作所需要承擔的重大責任。
除了在安全辦的工作,我還參加了保衛(wèi)部24小時綜合值班,參與校園緊急事件的應急處置工作。我第一次參與綜合值班時,正好趕上一起追蹤自行車失竊事件。白天負責這個案子的保安員同事放棄休息時間,晚上繼續(xù)追查線索。我不熟悉情況,便向他了解案情。雖然說著話,但坐在視頻監(jiān)控系統(tǒng)前的他仍目不轉睛,8倍速,16倍速,不斷地切換攝像頭,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身影。談話間,他已然鎖定了嫌疑人的行蹤。飛快地將錄像刻進光盤,囑咐我將光盤移交警方后,他快步走出所里的大門,消失在黑夜中,像一名懲惡揚善、滿懷正義感的俠客,云淡風輕,來去如風。

參加保衛(wèi)部黨支部與核研院黨支部共建活動
初識保衛(wèi)部,我的第一印象就是:責任、堅守與正義感。在隨后的兩年里,我與我的同事們一起經歷了很多類似的事件。隨著不斷的鍛煉和積累,現(xiàn)在的我已經能像我的同事們一樣,在面對各類突發(fā)事件時保持從容淡定,獨立高效地完成好自己的工作。
成長:提升能力服務師生
消防安全評估工作是保衛(wèi)部近年來推動的重點工作之一。在與各單位前期溝通的過程中,缺少經驗的我使出渾身解數也難以解答老師們所有的疑惑與不解,這導致工作推進遇到了困難。好在我及時向工作經驗豐富的領導請教,終于掌握了解決問題的訣竅。
再次通過電話與各單位老師溝通時,我不再一味強調單位的責任,而是向他們傳達這樣的信息:消防評估的目的不是為了對各單位的工作情況進行考核,而是為了幫助各單位梳理各級崗位責任,厘清自身消防安全工作的重點和短板,從而更好地推進工作。經過我的解釋,老師們心中的石頭也都落了地,表示愿意積極配合保衛(wèi)部的工作。這讓我意識到:只有增強服務意識,提高服務水平,才能得到各單位的理解和認同,更好地開展工作,從而提升校園綜合治理水平。
今年是校園消防安全評估工作推進的第二年,在今年的評估工作研討會上,我結合參與評估復查過程中的經驗與收獲,提出了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已經獲得了采納,相關改進和提升措施也將在本年度的消防評估工作中施行。
除了在日常工作中不斷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yè)務水平,我還發(fā)揮自身優(yōu)勢,從學生中來,到學生中去,積極向在校學生普及安全知識。
2018-2019年度,我承擔了指導學生治安服務分隊消防組的工作。每周五、周日的晚上,我會帶領消防組的同學們對校內各個學生宿舍樓、院系樓宇等建筑內的消防設施進行檢查。剛接手這一工作時,消防組剛剛完成換屆,老隊員流失比較嚴重,隊伍缺乏傳承,組織相對渙散。于是我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收集隊員們關于分隊檢查工作的想法和建議,并組織大家進行感情建設活動,利用一個學期的時間,充分征求意見。在深思熟慮后,我們決定增設一個資料員的崗位,以優(yōu)化隊伍檢查記錄的整理與歸檔工作,并且逐步完善了分隊各項工作的具體要求和流程。第二個學期,分隊消防組的工作走上正軌,同學們在完成基本任務的同時,也真正實現(xiàn)了參與校園“勞動育人”這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我看來,對于同學們來說,勤工為同學們帶來的不僅僅是一份“收入”,更是在安全檢查中潛移默化深入內心的安全觀念和安全意識。

為新生進行安全教育宣講
新生軍訓期間,我結合自己的經驗和體會,為新生作安全教育宣講,并給他們播放了我親自剪輯的校園火情警示片;擔任材料學院、物理系實驗室安全課助教期間,我走上講臺,向同學們講解緊急逃生時繩索、繩結的使用方法;擔任新生導引課小班助教期間,我與剛入學的同學們分享本科學習和在保衛(wèi)部工作期間的心得體會,勉勵他們珍惜時光,書寫人生新篇章……
挑戰(zhàn):疫情面前敢于擔當
今年年初,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打亂了人類社會運轉的節(jié)拍,從湖北、武漢到全國各地,從東方到西方,全人類共同面臨著這一巨大且未知的挑戰(zhàn)。

到海淀區(qū)分流點參加疫情防控工作
四月初,北京市開始組織在鄂人員集中返京。當收到黨支部通知機關黨委和清華園街道組織了相關志愿活動后,我第一時間向組織報名,希望能到防疫一線貢獻自己的力量。經組織安排,4月12日下午,我到海淀區(qū)參與在鄂人員返京的分流工作。穿戴好一身的防護設備后,由于不透氣,不到幾分鐘我的全身就被汗水打濕了。在街道辦老師的帶領下,我們完成了一系列工作:相關信息和手續(xù)的登記、核實、查驗,人員的分流和行李、衣物的消毒工作,人員返回住所的集中轉運工作等。當天清華園街道的返京人員流量并不算密集,整個下午的工作量并不大,但炎熱的天氣和厚重的防護服對人的意志和體力是極大的消耗,短短的半天時間里我真切地體會到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易。

在北門為入校人員測量體溫
從三月底開始,隨著疫情逐漸得到控制,進出校人員數量逐步增加,校門防控壓力也隨之增大。黨支部結合工作需求,開始組織“我是黨員我向前,疫情防控到一線”活動,每名黨員同志每周安排一定的時間,到各個校門一線,加強防疫值守力量。我和保衛(wèi)部的每一位黨員一起,積極參與校門值守活動,在日常業(yè)務工作之余,默默多奉獻一份的力量。此前成功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經驗告訴我們,充分發(fā)揮黨支部的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是清華保衛(wèi)面對嚴峻挑戰(zhàn)與考驗的“制勝法寶”!
探索:勇敢嘗試不斷追求
在工作之余,我也主動在探索學術科研領域的可能性,為今后研究生階段的發(fā)展做準備。我多次參加公管學院組織的各類學術講座,也聯(lián)系身邊認識的師兄、師姐,向他們請教學習。2019年9月,我確定了意向導師,開始利用空余時間旁聽課題組的組會,感受師門學術研究的氛圍。今年四月,我正式參與的第一個項目順利結題,研究報告順利發(fā)布。其中,我負責基礎數據的整理和分析工作,并參與了研究報告部分章節(jié)的撰寫。
入選“深耕計劃”項目期間,除了在工作單位的鍛煉外,項目組也為我們提供了集體培訓、實踐、班會交流等機會促進交流、培養(yǎng)能力。從德國企業(yè)、高校到祖國基層鄉(xiāng)鎮(zhèn),從紅色革命老區(qū)到改革開放的實驗田,都留下了“深耕人”上下求索的身影。
2019年暑期,我參與清華大學研究生基層實踐活動,到廣西百色參與為期六周的基層實踐。在田東縣委組織部的6周時間里,我首先被安排到組織部辦公室協(xié)助工作,隨后又到組織部干部教育股、人才股、遠程教育辦、政策研究室等相關業(yè)務股室協(xié)助開展工作。同時經主動申請,我累計下鄉(xiāng)11個工作日,積極參與脫貧攻堅戰(zhàn)一線的扶貧工作并進行走訪調研。一方面通過參與基層工作豐富自己的見識,鍛煉自己的能力,促進自己對于公共服務部門工作運行的認識;另一方面,通過與基層干部們的接觸和交流,我也被身邊的基層故事和普普通通的基層干部們深深感動。

到貧困村調研飲用水情況
時光飛逝,如果回到三年前,有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我仍然會堅定地選擇“深耕計劃”。兩年的時間,不僅讓我在工作上得到鍛煉,更重要的是我提供了一段思考、探索未來生涯發(fā)展方向的寶貴時間。兩年的經歷,是磨礪也是沉淀,使我不執(zhí)著一時之得失,不隨波逐流,能夠真正思考自己更長遠的事業(yè)。無論選擇什么樣的道路,都須明確定位,厚積薄發(fā)。經過兩年的磨礪與沉淀,我的內心更加平靜、更加富有力量,能夠更加堅定從容地做出未來的每一個選擇,并為之不斷奮進。
(清華新聞網6月23日電)
供稿:研工部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