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記者 潘子肖 張景欣 單怡然
閆勇,,檢測技術與自動化裝置領域國際知名專家。1985年獲清華大學工業(yè)儀表及自動化專業(yè)學士學位,,1988年獲清華大學自動化儀表與裝置專業(yè)碩士學位并留校任教,。1989年赴英國從事氣固兩相流測量研究,于1992年獲英國提賽德大學博士學位,。此后,,他相繼在英國提賽德大學、格林威治大學,、肯特大學從事教學和科學研究,,目前擔任英國肯特大學工程學院的創(chuàng)新主管和測控研究中心主任。閆勇教授是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IEEE Fellow,、華北電力大學兼職教授,曾任浙江大學光彪特聘客座教授,。
學業(yè)有成 生活多彩
“我覺得這個恐怕永遠也忘不掉,,清華既是個大學,又像個超大公園,,食堂的飯菜非??煽凇,!眲偛饺肭迦A的時候,閆勇感到新奇和愉悅,。他說,,學校特別大,他們必須騎著自行車才能保證準時從一堂課趕到另一堂課,。他在清華留下了許多深刻的記憶,。那時,由于圖書館位置有限,,上自習總是很難找到座位,,尤其考試前夕,更是一“座”難求,。于是,,他常常騎車前往附近的林業(yè)大學上晚自習。在清華,,課余時間也是豐富多彩的,,露天電影、文藝演出,、周末舞會,、各類報告會等活動給他的大學生活添上了一抹亮麗的色彩,。清華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跑步鍛煉,強身健體,。閆勇喜歡長跑,,那時的清華東門外還是大片綠地,環(huán)境優(yōu)美,、空氣清新,,十分適合跑步,有時他也會從北門跑出,,直奔圓明園,。
那個年代的學生從小吃過很多苦,閆勇說,,他們都十分珍惜能進入清華學習的機會,,在校期間,也始終把學習放在第一位,。他尤記得大三的“電路原理”課,,學習壓力非常大,考題很難,,當時班里很多同學考試不及格,,而他竟然考了這門課的最高分——88分。大二的時候,,班主任在班中選拔幾位同學參加系里的科技活動,,閆勇是其中之一,從而很早就接觸了科研,,從中學到了課堂上沒有的知識與實踐經驗,。他記得當時還沒有Matlab,他們跟著自動化系的吳麒,、慕春棣和張巨宏老師一起研發(fā)計算機應用程序包,,用于數據分析和控制系統(tǒng)仿真。1985年本科畢業(yè)前夕,,成績優(yōu)異的他獲得了首屆保送研究生的資格,。在碩士課題研究中,他的專業(yè)技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也堅定了將科學研究作為終生的事業(yè),。清華的教育根植于他的內心,,讓他在這么多年里時刻保持著嚴謹求實的工作作風和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
科研落地 勞逸結合
“理論科學問題是解決工業(yè)問題非常重要的部分,,而往往理論問題的背景來自于工業(yè)問題。目前,工業(yè)界很多問題都沒有答案,,需要理論科學研究給出工程創(chuàng)新,,反過來說實踐類的東西要有明確的應用背景。在明確的背景下,,我們就會發(fā)現有很多實際應用中遇到的現有科學技術無法解決的問題,,正是這些問題指導了科研的方向??偟膩碚f,,科研問題來自工業(yè)界應用本身,而解決方法來自理論問題的研究,,所以所有科學實驗和工業(yè)產品都是有價值的,。”針對現在很多博士研究生關于自己的研究課題能否造就實際工業(yè)價值的困惑,,閆勇認為工程和科學應該互相補充,,相輔相成。這也是為什么他可以在工程應用和理論創(chuàng)新上取得創(chuàng)新成果的原因,??蒲蟹矫妫Z勇發(fā)表了許多高水平論文,,工業(yè)界上,,更開創(chuàng)性地研制出了一系列多相流流量測量儀器,開發(fā)出了新型火焰數字成像監(jiān)測系統(tǒng)等,。閆勇也提到,,清華的學生應該要有更高的格局與社會責任感,不要僅僅著眼于畢業(yè)后進哪個公司賺多少錢,,要制定更高的理想,,專注于干一番事業(yè),比如為解決全球能源緊缺,、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盡一份力,。
對于如何面對科研中遇到的困難和壓力,如何正視研究生熬夜常態(tài)化問題,。閆勇表示,,對于年輕人而言,在使用正確科研方法的同時,,熬夜加班是正常的,,因為我們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之前沒有人解決的,因此一定存在很大的困難,需要花很多時間去琢磨,、去探索,。聰明與勤奮缺一不可。在清華,,大家擁有著一批業(yè)內頂尖的導師隊伍,、十分完善的實驗室,這都是特別好的資源和機會,,要珍惜這樣優(yōu)質的學習與科研環(huán)境,。同學們感到壓力也很正常,要學著把壓力轉化為不斷前行的動力,。比起80年代,,現如今對于一個研究生來說,周圍的干擾因素比較多,,要讓自己靜下心來,,專心投入研究工作。同時,,同學們應該找到適合自己的釋放壓力的方式,,通過體育運動或者文娛活動給自己一個放松的空間。
腳踏實地 夯實基礎
“因為我?guī)У难芯可筒┦亢髞碜圆煌膰?,他們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個人喜好都不相同,所以我對他們的要求也不一樣,,但是總的來說是比較嚴格的,。”談到自己對研究生培養(yǎng)的看法,,閆勇認為既然同學們選擇了讀博士,,就該做到一絲不茍,做到最佳,。同時,,讀博士一方面需要扎實的基本功,另一方面也需要自己不懈的努力,。他提到自己培養(yǎng)的幾位優(yōu)秀的學生,,包括現在已在浙江大學、復旦大學,、北航工作的老師們,,他們都具有很強的自制力,能鍥而不舍地去追求和探索,,同時又十分刻苦,,因而能在各自研究的領域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
對于選擇自動化專業(yè),閆勇用“陰差陽錯”來形容,。少年時期,,看著哥哥姐姐們打石碴,農村人拔小麥,,自己也脫過幾年土坯,,這些都是十分累人和效率很低的重苦力勞動,他的腦海中常常閃現出“為什么不用機器來做呢”,,這就是學習自動化的最初想法,。后來高考錄取時被分配到儀表專業(yè),閆勇潛下心來,,踏踏實實學好每一門課程,,“自動化系的任何一個專業(yè)都非常好,學生畢業(yè)后都會有用武之地”,,他這樣告誡現在的自動化系的學生,。
“既然選擇了讀博士這條路,你就要腳踏實地好好把博士讀好,,清華是潛心學術的好地方,,擁有這么優(yōu)異的環(huán)境和設施你們一定好好把握機會?!闭劦綄W弟學妹的建議,,閆勇認為我們應該腳踏實地,一步一個腳印,,在清華這個優(yōu)良的平臺上積累知識,,提升自我。如此,,在日后的工作中才能游刃有余,。在追逐理想的道路上,我們能夠依據扎實的基礎,,直面各種挑戰(zhàn),,抓住機會,成就一番事業(yè),。
(清華新聞網10月12日電)
供稿:自動化系
編輯:李若夢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