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思路
不同黨員群體年齡跨度大,,經歷與思想成熟度差異大,,是強化基層黨支部戰(zhàn)斗力的一大挑戰(zhàn),也是本支部工作的重點和著力點,。支部認真分析離退休黨員在經歷,、閱歷與吃苦奉獻方面的優(yōu)勢,以及年輕博士后黨員流動性大,、適應集體文化需要時間等實際狀況,,提出“資深黨員與年青黨員的結對子”活動,通過思想談心,,促進溝通交流,,既使年輕黨員建立強烈集體文化認同感,又可以從社會發(fā)展道路認識,、科研方向選擇,、教書育人、服務社會,、技術產業(yè)化,、個人與社會的關系等多方面有所收獲,進而強化奉獻精神,。資深黨員也切實了解了當代年輕黨員在業(yè)務與生活上的壓力,,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上述活動促進了理解與溝通,,形成團隊合力,,在許多大事的判斷、認同及執(zhí)行力上有明顯增強,,支部的思想建設,、作風建設,、服務中心工作能力得到明顯加強。
二,、做法
考慮到支部多年保持25-30名正式黨員,、博士后黨員占60%左右的現(xiàn)狀,黨支部建立了資深黨員(黨齡20-60年)與博士后黨員間“結對子”聯(lián)系名單,,開展了一系列的工作,。
1.面對面的談心活動。博士后黨員提前約資深黨員的時間,,進行面對面交流,。資深黨員根據自己的經歷談感想體會。
2.及時更新結對子名單,。該活動已經堅持了3-4年,。博士后黨員進行流動,但結對子活動一直在進行,,成為一條鮮活的思想紐帶和溝通橋梁,。
3.發(fā)揮青年委員作用,,組織座談,。利用支委會中青年委員與博士后黨員年齡相仿,容易組織活動的特點,,幫助博士后黨員的科研與發(fā)展,。最后擴大為系級的“青年教師沙龍”,已經成功舉辦兩屆,。

青年教師沙龍
4.結合多形式組合的機動隊伍,,服務中心工作。為減輕研究室老師繁重的科研壓力,,支部層面以服務為中心理念,,在實驗安全管理、科研平臺管理,、學生班集體管理,、教學管理、職工隊伍考核,、獎學金評定方面,,成立了以黨員為主、不同教師組合的工作機制,。
三,、成效
1.增強黨員對于國情的理解。年輕的博士后黨員(年齡大多在26-33歲之間)對于抗日,、國民黨,、大躍進、抗美援朝、對越自衛(wèi)反擊戰(zhàn),、文化大革命,、兩彈一星等都沒有切身體會。而本支部中,,金涌院士黨齡超50年,,俞芷青老師黨齡超60年,舊社會“亡國奴”的慘痛感受,、“文化大革命”中的不公正待遇,,他們用活生生的例子給年輕黨員講授,使年輕黨員受到極大震動,。顯著加深了對“艱苦奮斗”,、“保家衛(wèi)國”、“維持社會穩(wěn)定”等的理解,,對于國情的理解,,使得年輕黨員更加理解與擁護黨中央的決策部署和學校的管理制度,并積極執(zhí)行,,大大加強了支部的凝聚力與戰(zhàn)斗力,。
2.增強黨員的科研能力。“又紅又?!笔乔迦A的優(yōu)秀傳統(tǒng),,但實踐起來挑戰(zhàn)很大。魏飛教授作為本單位的學術帶頭人,,在黨員結對子活動中教導年輕黨員做科研“要有鷹的眼睛,,要找準科研方向”。把有限的時間投入到做正確的事與有意義的事,,才能避免“長年忙忙碌碌,,到頭碌碌無為”。結合20多年前在化工系率先發(fā)展碳納米材料,,利用工程與工藝結合方法發(fā)展新型煤化工等重大課題攻關等案例,,使年輕黨員收獲很大。同時,,年輕黨員也對魏老師強調物理,,重視物理留下了深刻印象。騫偉中教授則利用親身經歷,,活靈活現(xiàn)地講述了如何切實推進技術產業(yè)化,,利用高校教師的親和力,做好產業(yè)化各方的溝通紐帶,,大大開拓了年輕黨員的眼界與思維方式,,使他們認識到化工行業(yè)包容性強,,內涵豐富,與材料,、環(huán)境,、能源等重大領域結合緊密,大有可為,,明確了努力的方向,,增強了使命感與發(fā)展動力。
3.進一步強化了黨員的集體觀念,。俞芷青老師在結對子活動中,,詳細介紹了支部如何照顧到每一位研究生的生活和科研情況,如何手把手地教他們做實驗,,如何力所能及地解決他們的生活困難,。正是這種慈母般的關懷,使得學生們畢業(yè)30年以后仍然念念不忘,。王亭杰老師則詳細闡述了如何在工作中,,厘清“大我與小我”的關系,如何把“小我”的發(fā)展與“大我”良好結合起來的思想方法,。
4.博士后黨員的集體認同感,,參與感大大加強。博士后黨員經過結對子活動,,思想得到了提升,,不但寫出了多份學習心得,,而且在教研室舉辦學術活動節(jié),、撰寫學科發(fā)展史、科研項目攻關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
5.黨組織的建設力在各種打硬仗環(huán)節(jié)中得到充分檢驗,。老中青三代黨員加強理解溝通,互相幫助,,在關鍵時刻才能擰成一條繩,,發(fā)揮戰(zhàn)斗力。支部把對黨員的思想教育方式有效貫徹到十四五學科規(guī)劃,、疫情防控方面,。在學科規(guī)劃中,能夠大膽解放思想,,提倡跨學科,,積極借鑒理科先進經驗,堅持與時俱進,,充分認識本學科發(fā)展的痛點問題,,充分討論,,凝聚共識,形成了有效的學科規(guī)劃方案,。在疫情防控方面,,本教研室的職工較多,在系里占了非常大的比重,,每天統(tǒng)計量很大,,大家在互相交流中,充分理解與認真執(zhí)行國家,、北京市與學校的防控政策,,積極配合,認真上報,,保證了按時完成任務,。同時在實際工作中,克服各種困難,,加班加點,,做到防控與復工復產兩手抓,情緒高昂,,展現(xiàn)了強大戰(zhàn)斗力,。
四、啟示
支部建設的思想工作,,科研與教學的實際工作,,一切歸根結底,都是人的工作,。一心為集體服務,,創(chuàng)建有效的工作方式,拉近人與人的距離,,能夠交心,,理解與互助,集體就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
供稿:組織部,、化工系
編輯:李華山
審核:程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