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為2019級本科新生作成才報告
大學第一課:繼承傳統(tǒng),,做新時代清華人
清華新聞網8月27日電 8月23日晚,2019級本科生第一講成才報告在綜合體育館進行,,校黨委書記陳旭為3000多名新生講授了題為“繼承傳統(tǒng),,做新時代清華人”的大學第一課。

陳旭作成才報告
陳旭從1911年成立清華學堂講起,,細細敘述了清華大學百年歷史沿革,。在一個世紀多的發(fā)展歷程中,清華秉承“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傳統(tǒng),,恪守“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弘揚“行勝于言”的校風,,培養(yǎng)了20余萬名優(yōu)秀人才。一代又一代清華人在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及改革開放中頑強拼搏,、真誠奉獻,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建作出了突出功績。同學們在陳旭的帶領下,,回首了清華108年歷史,,領悟了“愛國奉獻,追求卓越”“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科學求真,,嚴謹務實”“包容會通,人文日新”的清華精神和文化,。
陳旭講述了一個個清華先輩的事跡,,希望同學們能用自己的一生努力踐行清華精神,。同學們在敬仰之中深切體會了清華文化的深刻內涵。清華學生曾英勇地站在“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的斗爭前列,,清華的黨組織自1926年成立后活動一直未曾中斷。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來,,“一切聽從祖國的召喚”,,清華人投身于祖國建設的各行各業(yè),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從“沒有如果”毅然回國投身中國低溫事業(yè)的洪朝生,,到“干驚天動地事,、做隱姓埋名人”的朱鳳蓉、張利興將軍夫婦,;從“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到“雙肩挑”政治輔導員制度,;從主持了中國第一枚自行設計研制的液體推進探空火箭發(fā)射的王希季,,到主持攻克FAST工程一系列技術難題、被譽為“天眼之父”的南仁東……一代代清華人把自己的理想追求同國家民族的前途命運結合起來,,以言傳身教闡釋了清華人砥礪前行的動力源泉,。
之后,陳旭介紹了學校目前推進綜合改革,,尤其是教育教學改革方面的情況,,包括實行大類招生大類培養(yǎng)、加強通識教育,、推行“學堂計劃”,、改革學業(yè)評價體系、推出本科榮譽學位制度,、大規(guī)模開放在線教育課程,、設立“開放交流時間”、成立學生全球勝任力發(fā)展指導中心等等具體改革舉措,,希望同學們好好珍惜并善于利用學校提供的各類資源,,助力自己的成長成才。

同學們認真聆聽報告
最后,,陳旭指出,,“九字班”將是重要歷史時期的見證者,并向“九字班”新生繼續(xù)提出了“七個一”的期望——大學四年期間至少“參加一次科技賽事,、從事一項社會工作,、開展一次社會實踐、堅持一項體育鍛煉、投身一項志愿服務,、加入一個社團組織,、參與一次國際交流”,勉勵同學們按照習近平總書記對祖國青年一代“有理想,、有追求,、有擔當”的要求,繼承學校優(yōu)良傳統(tǒng),,成為新時代的清華人,。
報告會后同學們紛紛表示,立體,、深刻地理解了清華歷史和精神文化,,進一步明確了清華未來四年的成長目標,對大學生活充滿了信心,。“九字班”同學們將以清華校訓時時勉勵自己,,并向“七個一”的目標不斷前進,作為重要歷史時期的見證者和參與者,,努力成為具有健全人格,、寬厚基礎,、創(chuàng)新思維,、全球視野和社會責任感的人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貢獻青春力量,。

報告會現場
2019級國際新生,、港澳臺新生也參加了本場報告會。報告開始前播放了近期錄制的新生軍訓紀念短片,,各連隊競相拉歌,,軍歌嘹亮,氣氛熱烈,。學生部,、武裝部和校團委相關負責人參加報告會。
供稿:校團委
攝影:常志東
美術設計:楊思維
編輯:李華山
審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