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林楓計劃”第七期學員赴貴州調研實踐
清華新聞網8月26日電(學生通訊員 趙博元 金哲)8月5日至11日,,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學生因材施教計劃(以下簡稱“林楓計劃”)第七期學員組成“一路‘黔’行——貴州實踐團”赴貴州省貴陽市,、遵義市開展為期7天的調研實踐活動,,實地了解中央紅軍長征轉戰(zhàn)貴州和遵義會議的歷史,感悟建國70來貴州省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爭創(chuàng)一流的“貴州速度”,,在調研實踐中傳承紅色基因,,致敬偉大時代。
8月5日至9日,,學員們組成“大數據,、大生態(tài)&大扶貧”兩個分隊,圍繞貴州省大數據,、大生態(tài),、大扶貧三大戰(zhàn)略行動展開調研。“大數據”分隊隊員前期集體閱讀了《云上貴州》,,調研期間實地拜訪了貴州省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詳細了解貴州省大數據發(fā)展歷程及政策支持。此外,,分隊隊員還走訪了“云上貴州”電子政務平臺,、大數據交易所、華為軟件云等大數據發(fā)展標桿平臺和企業(yè),。通過此次調研,,學員們實地了解到大數據在脫貧攻堅、產業(yè)發(fā)展,、政務活動和民生改善等領域的創(chuàng)新應用,,加深了對數字經濟發(fā)展浪潮的認識。

“大數據”分隊師生與貴州省大數據發(fā)展管理局領導合影 康卓棟 攝
“大生態(tài)&大扶貧”分隊隊員前期集體閱讀了《習近平關于社會主義生態(tài)文明建設論述摘編》《習近平扶貧論述摘編》《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等學習材料,,實踐期間還拜訪了遵義市工業(yè)與能源局,,調研產業(yè)扶貧和工業(yè)區(qū)環(huán)境保護情況。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學員們深入了解了當地工業(yè)化,、信息化、能源建設和管理的最新進展,,加深了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fā)展理念的理解,。此外,學員們還實地走訪了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視察過的遵義市播州區(qū)花茂村,,調研特色農作物產業(yè)對花茂村脫貧的影響,,了解精準扶貧的成效。
8月10日上午,,“林楓計劃”第七期學員來到遵義紅軍烈士陵園,,向紅軍烈士紀念碑敬獻花籃,,并重溫入黨誓詞。在紅軍轉戰(zhàn)遵義的過程中,,以鄧萍將軍為代表的一批革命先烈長眠于此,。學員們被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所打動,對紅軍在長征路上英勇斗爭的勇氣和舍身取義的壯舉肅然起敬,。

在遵義紅軍烈士陵園重溫入黨誓詞 趙博元 攝
離開烈士陵園,學員們來到遵義會議舊址,,重溫激情燃燒的歲月,。隨后,學員們又來到婁山關戰(zhàn)斗遺址,,集體誦讀毛澤東主席的《憶秦娥·婁山關》,。晚上,學員們集體觀看了大型紅色情景劇《偉大轉折》,,并就前期讀書的體會以及在實踐中的收獲進行了深入交流,。學員們紛紛表示,這次調研實踐對于大家重溫激情歲月,、傳承紅色基因,、堅定理想信念、禮贊偉大時代具有重要意義,。

在遵義會址舊址合影 李文騰 攝
“林楓計劃”定期組織學員開展赴革命老區(qū)的學習實踐活動,,采用“實地參觀+理論學習”的培養(yǎng)模式,幫助學員深入學習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共產黨革命歷史,,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禮,,不斷砥礪自我,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
“林楓計劃”始于2012年,,由林炎志學長及其家人設立的林楓基金出資支持,由學生部和馬克思主義學院聯(lián)合組織實施,。該計劃通過校內外導師指導,、內部交流學習、優(yōu)質海內外實習實踐等多種形式,,讓學員深入了解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成果,,掌握調查研究方法,深刻認知中國國情,,將其培養(yǎng)成為信仰堅定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促進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傳播,。
供稿:馬克思主義學院
編輯:李華山
審核:趙姝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