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清華底色的社科人,、有社科特色的清華人
——記清華大學“身邊榜樣”,、社科學院本科生劉充
劉充,社科學院2015級本科生,,獲得2018年清華大學特等獎學金,,以第一作者發(fā)表學術論文一篇,曾在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世界管理學大會(AOM)匯報論文,。入選“星火計劃”、“未來學者計劃”,、“白楊計劃”,,曾獲清華大學綜合優(yōu)秀獎學金、學業(yè)優(yōu)秀獎學金,、社會工作優(yōu)秀獎學金,、社科學院院長獎學金等,曾獲校級實踐支隊金獎,、SRT 優(yōu)秀項目一等獎,、演講比賽冠軍、“挑戰(zhàn)主持人”大賽亞軍,、“清鋒明辯”辯論賽亞軍及全程最佳辯手等榮譽稱號,。曾任院學生會副主席、校辯論隊副隊長,、學生發(fā)展中心學協工作坊高級講師,、社科五班長等。

劉充(左一)擔任班長時組織班級活動
無問西東,,政經學術新面孔
專業(yè)分流之后,,劉充發(fā)現,政治經濟學與西方經濟學之間幾乎沒有對話,。
閱讀了華羅庚先生關于經濟學的九篇連載論文之后,,劉充深受啟發(fā),認識到對話需要語言作為載體,,而學術對話的載體應該是數學語言,。雖然社會結構、生產關系的概念似乎很難找到對應的數學表達,,但是他認為不斷做出嘗試和挑戰(zhàn)一定是有意義的,。
于是,劉充開始走上學科交叉之路,。他報名了SRT項目,,研究內需,、投資驅動與中國的經濟增長,他從零開始,,迅速學習政治經濟學的基礎理論與數學表達,,自學掌握了MATLAB軟件應用,認真研讀國內外相關領域的專著和文獻,,拓展了矩陣工具在政治經濟學中的應用,。看著通過計算得到的收入分配,、加速折舊,、波動周期的變化,劉充不禁感慨:“原來嚴謹的數學語言和邏輯思維,,也可以與生動的經濟規(guī)律結合在一起,。”這是他在學術探索中的清華底色,。
日積月累,,他的辛勤鉆研終于換來了成績:他入選“科技創(chuàng)新,星火燎原”學生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計劃第十一期,,項目也獲評2017年人文社科領域的唯一SRT優(yōu)秀項目一等獎,。
目前,劉充以第一作者完成論文《固定資本,、收入分配與中國經濟的宏觀效率:一個經驗研究》,,擬在 A 類中文核心期刊《政治經濟學評論》發(fā)表。該篇論文在第二屆中國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青年論壇中獲得了全國二等獎第一名的好成績,,在所有入圍論文的作者中,,他是為數不多的本科生,也是最年輕的一位,。參加2017年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時,,劉充作為唯一的本科生在年會上發(fā)表、匯報,,得到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頒獎時,一位評委這樣說:“很難想象,,本科生的發(fā)現打開了國內政治經濟學領域一個新的實證研究方向,。”

劉充在政治經濟學年會上匯報
兩個月前,劉充入選了本科生學術研究推進計劃——“未來學者”計劃,,他的研究項目獲得20萬元學術經費支持,,也成為人文社科領域唯一入選的項目。在他的影響下,,也有四位同學加入了他的項目,,一起探索學科交叉之美,。
隨著對理論經濟學的學習、對政治經濟學和數理方法的探索,,劉充更堅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本科畢業(yè)后,他將繼續(xù)攻讀博士學位,,堅守清華底色,,探索學科交叉的無限可能。
臺前幕后,,講好清華故事
劉充堅信,,向世界講好清華故事是“清華人”必不可少的素質。
第十二屆“清鋒明辯”辯論賽亞軍,、全程最佳辯手,,校內“長征”主題演講比賽冠軍,代表清華大學參加高校聯賽并斬獲冠軍……這些都是劉充身上的閃耀標簽,。他意識到,,作為清華人,應該為講好清華故事貢獻一己之力,,把握聚光燈之下的每一次發(fā)言機會,。

劉充主持校友訪談活動
在過去的三年時間里,劉充先后主持了清華大學105周年校慶文藝演出,、跨年晚會,、本科生“一二·九”歌詠比賽等校級大型活動。他享受舞臺,,卻不僅僅滿足于文體興趣的培養(yǎng),。對于主持,他還有更高,、更長遠的追求——他是清華培養(yǎng)出來的主持人,,要肩負起講好清華故事的責任。
每次拿起話筒,,劉充都能感受到自己所擔負的責任,。在主持“人文清華”等一系列學術講座時,他充分展現青年學子的風范,;在主持對話美團點評CEO王興等一系列校友訪談時,,他深度挖掘清華精神。在劉充看來,,話筒雖小,,卻可以傳遞無窮的力量。
劉充深知,講好清華故事并不容易,。臺上的精彩一瞬,,是臺下持續(xù)一周的充分準備和深入思考,迄今為止,,他撰寫和修改的主持詞就已經超過了14萬字,。
以行立言,教育公益新實踐
在高中時,,劉充曾經參加過很多演講與辯論的活動,,思考與表達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升,這在很大程度上幫助他在學術探索和文體特長領域中脫穎而出,。進入大學之后,,他希望把自己在演講與辯論中汲取的養(yǎng)分與更多的人分享,尤其是幫助高中生形成批判性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
大一入學后,,劉充在人大附中開設了“演講與辯論”選修課和講座,隨后逐漸推廣到清華附中,、一零一中學,、北京八中等十余所學校。在劉充看來,,為高中生提供演講與辯論的知識是自己的事業(yè),,心中的這份熱忱,,是他一直堅持的動力,。在這個過程中,他見證了1200多位高中生的成長足跡,。與此同時,,劉充作為學生發(fā)起人,與北京市教委主辦了中小學生辯論賽,,目前已經舉辦了四屆,,該比賽不僅被北京衛(wèi)視報道,而且在京津冀地區(qū)得到推廣,,累計近兩萬名中小學生報名參賽,。盡己所能,兼濟天下,,在劉充看來,,社會科學講求“絕不冷漠”,有一分熱就要發(fā)一分光,,這是他的社科特色,。

劉充為鴻雁計劃的同學們開設課程
三年來,劉充始終守望著自己對于教育的初心,,并將其付諸實踐,??吹窖葜v與辯論的事業(yè)在多所中學里生根發(fā)芽,從今年開始,,作為演講協會的會長,、學生發(fā)展中心的高級講師,劉充與黨委學生部合作為“鴻雁計劃”開設了演講課程,,開始探索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新的可能性,。
朝斯夕斯,念茲在茲,。三年以來的種種經歷,,都讓劉充懂得敬畏知識、心系清華,、胸懷社會的內涵,,也讓他在學術探索、文體特長,、教育公益等領域越走越遠,。在他身上,學術新秀,、校園主持人,、演講與辯論的教育事業(yè)開拓者等名片有很多,也都印上了永不褪色的三個字——清華人,。
未來,,他將繼續(xù)追求卓越:上大舞臺,講好清華故事,!
供稿:社科學院 編輯:萬寧寧 審核:周襄楠 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