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俊人︱成為大師是你的天命
來源:“人文研會”微信公眾號

萬俊人教授在2018清華大學人文學院研究生開學典禮上致辭
親愛的同學們:
下午好!在你們和我們的共同期盼中,,你們和金色的秋天一起來到了美麗的清華園,。清華園從來就是一處美麗的園子,而你們和秋天一起到來,,使得清華園的美麗更加妙不可言,。感謝你們,歡迎你們,!
你們是以研究生,、博士生的身份走進清華園的,這是你們來到清華園里的一種特殊身份,,而秋天又是清華最獨特的季節(jié),,不僅最美而且最讓人期待。我曾經(jīng)把人生的求學生涯與四季輪回聯(lián)系起來,,作過詩意的比附:小學好像冬天,,底色潔白又單純,讀書簡單輕松就像雪花飄飄一般,,求知心暫且蟄伏在冰雪封蓋的地下,;中學就好像春季,冰雪消融,,萬物蘇醒,,少年求知的欲望開始萌動,,繼而勃發(fā);大學就像炎夏,,燥熱又躁動,,這不僅是青春的標志,也是知識青年或者求知讀書人的特點——熱火朝天,,充滿朝氣,、力量和理想??墒?,只有到了研究生、博士生的階段,,青春的求知躁動才開始慢慢沉潛,變得深沉,,并開始結出求知者自身的智慧之果,。結果和收獲是秋天的本色,她是詩人們吟贊的金色的季節(jié),,不久后,,清華園滿園飄灑的金黃色銀杏葉就會告訴你們秋天意味著什么。
然而,,同樣一個清華園,,同樣是收獲的季節(jié),學子們收獲的內涵卻是各不相同,。幾年以后,,理科生們拿到碩士和博士證書時,他們更多的是進入數(shù)理化生物醫(yī)學等專業(yè)科學家晉升的行列,,學位證書相當于他們的基本通行證,;工科生拿到的碩士和博士生證書,更多的是他們追逐并獲取工程師頭銜的資格證書,,當然,,他們中有許多人也可能成為超大型現(xiàn)代科技工程和科技公司的主管甚至是新型的企業(yè)家。同樣的愿景,,也為醫(yī)學和管理科學等職業(yè)化的學科的碩士和博士們所擁有,。而社會科學的碩士和博士們所希望的更多的是克林頓、奧巴馬或者科斯,、斯蒂格利斯這樣一些諾貝爾經(jīng)濟學獎者的人生前景,。那么,你們呢,?什么是你們作為人文學科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可能的前景呢,?讓我來告訴你們吧。你們將來所可能獲取和擁有的不是“更多”,而是“全部”,。不是“某時某地”,,而是“永久”和“到處”。Whenever and wherever! 因為你們將要獲取的知識不是技術的,、專業(yè)的,,更不是職業(yè)化的,而是通識,,還有文學的,、自由的想象和表達,史學的教誨和洞見,,哲學的智慧和思想,,以及充滿詩意、情懷和終極關切的精神騎士的風范與氣質,。
我常常說,,人文學是人類所有的知識和學科中最切近人類心靈、最關乎人類命運的學問,。十六世紀末英國哲學家和思想家Francis Bacon說,,人類全部的知識無外乎三大類,即關于自然的知識,,關于神的知識和關于人的知識,。十八世紀法國啟蒙運動時期最卓越的思想家之一盧梭也講過,在人類各種知識中,,最欠缺而又最關鍵的知識便是關于人自身的知識,。早在將近四千多年以前,古埃及人創(chuàng)造了獅身人面像,,并向所有路過這個雕塑前的人發(fā)問,,這便是所謂的“斯芬克斯之謎”,而這個謎底就是我們人自身,。兩千多年前,,古希臘哲學家Socrates借德爾菲神廟的銘刻囑咐人們要“認識自己”。同時代的孔子窮其一生創(chuàng)立了自己的“仁人之學”,??梢娺@種面向人自身的學問自古至今都沒有窮盡。前哈佛大學哲學系最著名的哲學教授之一懷特海創(chuàng)立過屬于他自己的過程哲學,,懷特海談到,,面對二十世紀的相對論,即便是十八世紀的牛頓看到了相對論也會目瞪口呆,,不知所然,。然而,,兩千多年過去了,我們依然不斷地重溫著孔子,、耶穌,、佛陀、蘇格拉底,。為什么,?是因為人文科學知識沒有進展了嗎?不是,。因為沒有哪一門學科或者哪一種知識比關乎人自身的知識更為復雜,,更值得追問,更具有永久的意義和價值,。
人們常常喜歡說“科學無止境”,,其實關于人自身的知識和探究才是最無止境,最令人著迷的,。蘇東坡離開我們已經(jīng)一千多年了,,和他同時代的官僚、同仁還有多少被人記?。繋缀鯖]有,。但是蘇東坡的雄詞,,他自創(chuàng)的東坡肉,卻被一代又一代人記住并且傳頌,。我不是否認科學的偉大,,只是想告訴同學們,科學技術可以改變局部,,改變世界,,改變我們的生活和觀念意識,它們當然偉大,。真正的政治家一樣偉大,,因為他們也能成就這樣的偉業(yè)??墒?,沒有什么比人文知識更能深入人心,更能改變人類的知識狀況和人類的歷史走向,。所以,,即便是在今天的歐美社會,更不用說在歐美的一流頂級大學,,人們對文學藝術的欣賞和獎勵,,對歷史的敬畏和回味,,對哲學事業(yè)和哲學家的敬重,依然被視為是社會精英的,、高貴的,、具有長久意義的事業(yè),甚至是一種固定不變的禮儀,。走進圖書館,、博物館、檔案文獻館,,乃至于那些世界上著名的廣場,、建筑和所有莊嚴的場所,你看到,、所感觸到的首先是人文,,你會為之感到鼓舞。
當然,,這一切都是有條件有前提的,。進入人文領域僅僅是一種理想人生的開始,能否分享它的榮光還在于你們進入后的努力和造化,。清華園再美,,終究只能作為你們的學術人生的背景和平臺,能跳到多高,,跳多難多美的動作還在于你們自己,。同樣的道理,靠背景的美最多只能襯托你的美,,但不能代替你自己的美麗,。在此,我想首先以過來人的身份,,其次以一位導師的身份,,給你們幾點建議:
第一,請你們抽空多看看二校門北面的老建筑,,那是清華的歷史記錄,,尤其是幽靜處的靜安先生的碑和陳寅恪先生所撰寫的碑文,其中的“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一句不僅是清華人文的墓志銘,,也是現(xiàn)代整個中國和世界人文精神的座右銘。哈佛哲學的創(chuàng)始者William James在一篇題為“真正的哈佛”的演講中說:當思想裝上自由的翅膀,,上帝也只能望而興嘆,。你們如今的身份已經(jīng)是“研博”學者,還必須安上“獨立”和“自由”兩翼,,否則,,無法行以至遠,,更無法成就大器。
第二,,請你們靜下心來,,專心學問、思考和探究,。我常常感嘆:今天的學人既幸運又不幸,。幸運的是你們遇到了大好的時代,有了空前優(yōu)越的學習條件,,不幸的是你們遭遇的是一個變化多端,、躁動不安的時代,心若不靜就沒有足夠強大的心靈定力,,你們便無法漂洋過海,,抵達你們理想的遠岸。“兩耳不聞”或不能致,,但一心專注于學問卻是你們應該或者是必須要做到的,。你們卓爾不群的學長錢鐘書先生當年剛進入清華園時,便豪邁地喊出“橫掃清華圖書館”,,并真正地做到了這一點,。我曾經(jīng)見證過,記得當年在北大讀研究生時隨導師拜訪錢鐘書先生,,看到他桌案上展開的是厚厚的英文原本《韋伯詞典》,,問他何故?他笑著說,,“沒有書可讀了,只有讀詞典,。”我希望你們即使不能做到“橫掃”,,也能做到“飽讀”,不要等到離開清華園時還饑腸轆轆,,懊悔不已,。
第三,讀書問學如同佛門求法,,有八萬四千法門,。專業(yè)方向不同,讀書問學的門徑也千差萬別,。如何在三五年之內不虛研讀,?我的體會是,除了勤讀飽讀之外,,還要多問,、多談,、多思、多寫,。一言以蔽之,,“多多益善”。問不只是請益于導師或者老師,,也要問同學,、問社會,問一切可問之人和可問之事,。談不僅是要海闊天空,,更要心談、深談,。與人談是一種心靈對話的高級游戲,,會談善談才能領略到談笑風生的風光,甚或最終成就自己獨特的“談經(jīng)”,。思是人文學的基本功,,不會運思和思考,決不可為人文研究,。寫是一種自我表達,,是成一家之言的關鍵一步。你們不僅要成為卓越的作家,,如格非教授,;還要成為卓越的史家,如學勤先生,;更要成為大思想家,,如汪暉教授。
當然,,你們和我們所有的清華人文人都應該牢記一點:人文學者的終極目標首先是成為大師,,成為大師是我們的天命。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無愧于我們共同的清華人文先賢——清華國學院的導師群體,,他們是我們共同的導師,,是我們所有清華人文的資深導師,也是我們共同追逐的學術目標,。為此,,我希望你們更加努力,珍惜三到五年的學習時光,,盡可能的接近他們,。
拍攝︱陶剛強
編輯︱郝鑫
(清華新聞網(wǎng)9月6日電)
編輯:華山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