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國際學生輔導員及行政管理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研修項目成行
清華新聞網2月12日電 (通訊員 許靜 歐堪蘭)2月10日,,首期“國際學生輔導員及行政管理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研修項目結束,20名國際學生輔導員和來自后勤,、學生處及國際處的11名行政管理人員完成在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及馬來西亞馬來亞大學的研修交流活動,。項目結業(yè)之際,,在馬來西亞訪問的清華大學副校長楊斌專程看望了研修項目學員,并與大家座談交流,。

楊斌與全體項目成員合影,。
楊斌指出,此次研修是在清華出臺《清華大學全球戰(zhàn)略》的背景下,,針對建設高素質,、專業(yè)化的國際化管理與服務隊伍的要求,結合實際情況,,選擇與具有多元文化融合鮮明特點的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頂尖高校合作,,旨在開拓國際學生輔導員隊伍和行政管理團隊的國際視野,進一步提升國際學生管理與服務水平,。
楊斌強調,,新加坡和馬來西亞在“一帶一路”戰(zhàn)略中占有重要地位,,這三所高校為各自國家發(fā)展培養(yǎng)了很多具有國際化視野的人才,特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在長期的辦學實踐中不但形成了較為先進的辦學理念,、人才培養(yǎng)體系及國際化發(fā)展戰(zhàn)略,,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管理經驗。他鼓勵大家利用這次學習的機會積極拓展交流,,深入調研兩國高校在多元文化融合方面的經驗和做法,,主動迎接國際化過程中的挑戰(zhàn)與機遇,增強國際化視野與跨文化溝通能力,,為強化清華與兩國高校的深度合作,、加強與兩國青年一代的友誼傳承發(fā)揮作用,為清華全球戰(zhàn)略的全面推進和實施貢獻力量,。
此次研修項目是清華國際處聯合學生處及總務長辦公室做了長期籌備后,,經過與新加坡國立大學長達半年多的反復溝通與多方協調,最終實現依據清華的個性化需求定制培訓方案,。研修項目的課程設計立足于清華當前國際化發(fā)展面臨的現實挑戰(zhàn),,涵蓋硬環(huán)境建設與管理、軟環(huán)境支持與構筑,,根據國際學生趨同化管理背景下校級資源整合優(yōu)化的需求,,采用課內學習、浸入式體驗和課外實地參訪相結合的全英文授課模式開展培訓,。黃廷方慈善基金管理委員會為此次研修提供了部分經費支持,。

成員與馬來亞大學國際學生中心主任薩爾米(Salmi Marsita Shaari)等合影。
三所合作伙伴高校高度重視,,精心安排優(yōu)質師資力量,,組織課程及交流活動。針對本次培訓的重點議題,,新加坡國立大學副教務長陳清賢(Bernard C.Y.Tan)為學員授課,,從教育教學質量的角度為大家系統介紹了基于國立大學辦學宗旨的政策措施與保障體系。國際關系處副處長于愛薇(May Lee)詳細介紹了國立大學國際化管理的頂層制度設計,、工作體系,、國際學生管理與服務、學生國際化培養(yǎng)相關項目,。此外,,南洋理工大學學生事務處處長陳淑珊(Tan Siok San)、馬來亞大學國際學生中心主任薩爾米(Salmi Marsita Shaari)等相關負責人分享了國際學生的管理,、支持與服務,,合作、包容,、開放的多元文化融合與促進,,專業(yè)的學生事務與學術服務,,學生生涯規(guī)劃服務與指導等內容。

南洋理工大學學生事務處處長陳淑珊(Tan Siok San)等與代表團交流,。
在浸入式體驗環(huán)節(jié),,同學們參加了由新加坡新興互聯網企業(yè)合伙人主持的模擬面試挑戰(zhàn)賽。同學們需要在1小時之內,,通過小組合作,,提出該公司進駐中國的商業(yè)方案:主要發(fā)展戰(zhàn)略、商業(yè)合作策劃和六個月商業(yè)計劃并進行匯報展示,。20名國際學生輔導員分成四組進行頭腦風暴,,最終提出了各具特色的解決方案與策略,成果得到組織方的高度評價,。

新加坡國立大學模擬面試挑戰(zhàn)賽,。
新加坡國立大學課程培訓最后階段,同學們利用晚上休息時間準備結課匯報內容,,最終4個小組結合學習內容分別選擇從國際學生的融入與融合,、多元文化能力的培養(yǎng)、國際化校園的硬件設施建設及軟件環(huán)境的營造等不同側重點進行陳述,,為提升清華國際化辦學能力建言獻策,。此次研修項目代表團團長、總務長辦公室副主任霍慧彬在總結中認為,,匯報展示既精彩而又有深度,,這次培訓大家收獲很大。同學們在學習國外伙伴院校先進經驗的同時,,不但看到了多元文化的融合以及這種融合背后的原因,,而且能結合實際就如何促進清華多元文化融合以及提升自身全球勝任力進行了很好的思考,并積極為學校的發(fā)展獻計獻策,。他希望大家回到學校繼續(xù)保持活力,,努力提升在國際環(huán)境和多樣的文化環(huán)境中有效學習、工作和與人相處的能力,。
此次研修項目專門設計了針對國際化背景下后勤服務保障相關的調研安排,。出訪過程中,,來自后勤系統的小組成員通過課程學習,、實地參觀、座談交流等方式,,深入學習了解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高校在綠色校園建設,、設備設施管理、餐飲服務,、住宿管理等方面的情況和經驗,。特別是新加坡國立大學采用集教學,、住宿、餐飲,、運動等功能于一體的大學城(U-Town)模式,,在提高資源使用效率、便捷服務保障方面發(fā)揮了良好作用,,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

與南洋理工大學發(fā)展和設施管理部門交流。
研修期間,,成員通過對新加坡國會,、新加坡不動產集團、社會公益企業(yè),、新加坡國立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產業(yè)孵化基地,、校園文化節(jié)和藝術節(jié)的參訪、體驗與交流,,深刻感受到新加坡在資源相對匱乏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較強的創(chuàng)新活力,其多元文化的融合發(fā)展也經歷了一個漫長曲折的過程,,而高等學校在這一過程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參訪新加坡國立大學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產業(yè)孵化基地。
在對馬來西亞華文中學的文化參訪過程中,,代表團輔導員組組長水利系2015級博士生蘆由做了關于清華大學國際學生招生,、培養(yǎng)、管理與服務的情況介紹,。在了解到對方安排了文藝表演環(huán)節(jié)后,,團隊里的同學們更是抓緊利用課余時間與參訪途中的乘車間隙,積極策劃,、籌備排練了《馬來花開》合唱及朗誦,,最終與光華中學的高中生們共同獻上高質量的節(jié)目演出。離別之際輔導員們深情寄語光華同學—“我在清華等你來”,!

光華中學合唱演出,。
經過兩周的學習交流,團隊成員表示雖然項目過程緊張辛苦且富有挑戰(zhàn),,但受益匪淺,。國際學生輔導員建筑學院2017級碩士生周穎玥認為,“這次培訓課程設計合理,,既深入了解了兩國高校的國際化成果和經驗,,又體會到了多元文化下萌生的文化包容的氣氛。”國際學生學者中心方舟稱,,“該項目的組織實施引發(fā)了我們關于如何開拓思路,、加強管理,、切實做到以人為本等方面的思考。今后,,我們要繼續(xù)通過創(chuàng)新管理方式,、提升管理能力、增加活動內容,,全面營造更加多元化的校園氛圍,,努力促進我校中外學生趨同管理工作再上新臺階。”后勤總務長辦公室高海濱稱,,“此次學校設立的研修項目為我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新馬兩國多民族文化背景下長期積累的國際化辦學經驗給了我們很多啟發(fā),我們出訪小組將進一步深入總結研究,,結合清華實際情況力爭提出建設性建議,,在本職工作中更好地為清華全球戰(zhàn)略的推進提供服務保障。”大家紛紛表示接下來將不僅在各自的業(yè)務領域積極迎接全球化,、國際化帶來的機遇與挑戰(zhàn),,更將利用一切資源與機會全面綜合地提升自我的全球勝任力。
供稿:國際處 編輯:徐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