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節(jié),清華中外學子探訪改革開放的“初心”
學生記者 王洋 攝影 郭雨祺 張力文
5月1日晚,,在從北京飛往深圳的航班上,,一群膚色各異的年輕人正借著燈光認真學習,并不時輕聲討論,。身邊的乘客好奇地打量,,有的還直接拿出手機來拍照。來自巴基斯坦的加法里(Ghaffar)索性將書合上捧在臉邊,,大方地對著鏡頭,。他們讀的是英文版的《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他們,是由11國青年組成的清華大學實踐支隊,,在“五四”青年節(jié)之際,,趕赴深圳,重溫改革開放“春天的故事”,。
今年是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清華大學研究生團委組織開展以“中外青年同走改革開放之路”為主題的“洞察中國”實踐活動,助力清華學子傳遞中國力量,、洞察中國發(fā)展,。中外青年共同研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本次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一環(huán),。

“洞察中國”全球勝任力社會實踐——深圳之行
沉浸體驗,,近距離接觸中國制造
“在我以往的印象里,Made in China意味著廉價,,但當我走進柔宇的展示大廳時,,發(fā)現(xiàn)中國制造并非我想象中的樣子,這里到處都是創(chuàng)新的空氣,。” 來自印尼的國際關系學系2016級碩士生卡爾文(Calvin)感嘆,。
走進大疆無人機展示廳,來自德國的工業(yè)工程系2017級碩士生卡納(Caner)興奮不已,,他快速地擺動手臂,,想測試無人機是否真的能夠手動控制、自動跟拍,。“我有意加快動作,,它居然也能跟上,真是超乎我的想象,!”薄如蟬翼的柔性顯示屏,、能將手寫內容同步電子化的智能手寫本、頭戴式3D移動影院……令人眼花繚亂的“黑科技”一次又一次地刷新了國際學生對中國制造的印象,。

實踐支隊參觀高新企業(yè)
近距離接觸高新技術企業(yè)為國際學生觀察當代中國發(fā)展狀況提供了寶貴機會,,是展現(xiàn)中國力量的絕佳窗口。從中國制造到中國智造,,彰顯著中國發(fā)展的蓬勃朝氣,,更為各國產業(yè)發(fā)展和升級、世界經濟一體化發(fā)展貢獻中國經驗,。
走入基層,,探尋改革開放騰飛的秘訣
“這次實踐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讓我懂得,中國的黨建對于帶動經濟發(fā)展起到這么大的作用,,這和西方是很不一樣的,。”來自法國的核研院2014級博士生朱利恩(Julien)說。

實踐支隊走訪社區(qū)
走進基層社區(qū),,迎面而來的展板吸引了這群國際學生的注意,。沿山社區(qū)黨委吳紅霞書記站在“兩學一做”的展板前,用中英文雜糅的講述,,向中外學子展示一個個來自基層的創(chuàng)新案例,,告訴他們基層干部如何以黨建為龍頭,引領和帶動經濟發(fā)展,。
“政府和市場在深圳能夠形成良性互動,,看得見的手和看不見的手充分協(xié)同,是深圳這個城市能夠獲得快速發(fā)展的重要原因,。”面對同學們關于“深圳為什么能”的提問,,1986級自動化系校友、松禾創(chuàng)新基金負責人吳育化如是回答,。他認為,,深圳企業(yè)家敢拼,、敢闖,、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是深圳創(chuàng)新活力的來源,。
知行合一,,中外青年共話中國智慧
“做到知行合一、以知促行,、以行求知,。”這是習近平總書記日前在北京大學考察時對廣大青年提出的殷切希望。
為了提升實踐活動的深度,,“洞察中國”在實踐過程中加入了中外青年共讀《習近平談治國理政》這一環(huán)節(jié),。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正所謂“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在行程開始前,,實踐支隊成員分別以“當代中國的改革”,、“五大發(fā)展理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為主題展開自學,,為實踐活動夯實理論基礎,,繼而同走改革開放之路,為所學內容添加最生動貼切的理論注解。

實踐支隊成員討論《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我們希望國際學生能夠走出去,,走到改革開放的前沿去,,通過行走去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fā)展經驗,他們才能理解中國道路的先進性,,認識新時代到底意味著什么,。”研究生團委副書記俞薈說。
在實踐活動中,,不少國際學生結合自己在深圳的收獲,,闡釋自己對“新時代”的理解。朱利恩(Julien)展示了鄧小平當年在法國留學的照片,,他說:“幾十年前,,鄧小平來到我的祖國,希望找到中國發(fā)展的方向和道路,。幾十年后,,我來到了中國,來到了鄧小平當年重點發(fā)展的特區(qū),,它讓我更懂中國,,更明白未來的中國要變成什么樣。”
實踐活動即將結束之際,,實踐支隊成員爬上蓮花山,,在鄧小平同志的雕像旁眺望深圳全景。只見點點綠意散布在聳立的高樓中,,巨大的遠洋船舶如海上堡壘停泊在港灣,,繁忙的交通主干線像大動脈一樣串連起整個城市。來自巴基斯坦的環(huán)境學院14級博士生加法里(Ghaffar)不由地感嘆:“深圳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崛起成為一個國際化大都市,,證明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功,。中國經驗對巴基斯坦很有借鑒意義,也值得發(fā)展中國家學習,,希望中國能為世界貢獻更多智慧,。”
“洞察中國”全球勝任力實踐活動由共青團清華大學研究生委員會主辦,國際教育辦公室,、國際學生學者中心共同協(xié)辦,,組織國際學生和中國學生前往黨政機關、企事業(yè)單位交流學習,,一同探索中國智慧,,洞察中國發(fā)展。每期實踐項目,,中國學生和外國學生都會按照1:1的比例安排,,使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可以充分交流融合,,共同加深對中國和全球議題的理解。2017年以來,,共舉辦3期“洞察中國”實踐活動,,共有來自18個國家的百余名本碩博同學參加了實踐活動。
文章轉載自“清華大學”官方微信公眾號
(清華新聞網5月7日電)
編輯:寧寧 審核: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