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體育館場曾留有我的足跡
1953級土木工程系給排水專業(yè)校友 陳安儀

畢業(yè)50周年作者(右一)回到母校,。
1957年11月29日,時任清華大學校長蔣南翔提出“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號召,,在校內外引起強烈反響,。
在這之前的1952年6月10日,,毛主席為中華全國體育總會成立大會題詞:“發(fā)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這句話非常深入人心,。
很幸運,我正是在1953年至1958年期間入讀當時五年制的清華本科生,,見證了當年母校熱火朝天的課外體育鍛煉盛況,。
清華雖然不是培養(yǎng)體育人才的體育大學,但是,,“無體育,,不淸華”這句話是真的。
回憶當時五十年代,,國家非常重視教育,,那時,只要你被大學錄取,,在學習期間內,,一切學雜費和食宿費都是全免的!在這種毫無后顧之憂的前提下,,在校學生自然就會朝著“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方向闊步前進了。
想當年,,清華學生在下午課后,,在教室里和宿舍里是找不到人的,不論男生女生,,幾乎全都聚集在大操場上或體育館內進行各種體育運動,,無論是田徑類的賽跑、跳高,、跳遠,、跨欄、鉛球,、標槍,,或是球類的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棒球,,或是體操類的單杠、雙杠,、吊環(huán),、木馬等等,都由你自由選擇,。夏天體育館內的游泳池只對女生開放,,男生就跑到頤和園去露天游泳。冬天嘛,,凡是有水面結冰的地方,,你愛怎么溜就怎么溜,總之,,不管春夏秋冬,,只有想不到的運動項目,沒有找不到的運動方法和器材,。參加體育鍛煉是有達標要求的,,分若干級運動員,最高是運動健將,,這是獎勵機制,。
光有號召是形不成氣候的,還必須要有領軍人物,,當年的馬約翰老師是公認的德高望重的體育泰斗,,他個頭不高但活力四射,常年只穿短袖短衭,,只要他出現(xiàn)在運動場所,,就等于給在場學生打氣加油。還有一位夏翔老師,,更是言傳身教及時指導學生正確的姿勢和動作要領,。
參加體育鍛煉的目的就是為了強體魄,練意志,。在學校學習的環(huán)境下積累體育能量,,正是為了以后投身社會參加工作后發(fā)揮體育能量。
作為學生,,總是會畢業(yè)離開學校報效祖國的,。1958年,適逢朱德元帥視察青海省,寫下“青海地大物博,,是祖國的一個十分可愛的地方,。”的題詞,這等于向有志青年吹響了集結號,,到祖國需要的地方去施展才干,!西北青海,誰都清楚高寒缺氧,,不是隨便任何人都能適應這種惡劣環(huán)境的,。但是,對體魄健壯且意志堅定者而言,,這并非難題,。就這樣,我和其他不同專業(yè)同屆畢業(yè)的大學同學,,服從分配,,告別母校,離開首都,,來到當時還沒有通火車的青海省會西寧市,。若干年后,當我們回首看到能把在學校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應用到當?shù)氐某鞘薪ㄔO中,,并且逐年變得更宜居,、更美麗時,心中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光陰似箭,,當年風華正茂,如今都已眉發(fā)斑白,。當年是為支邊,,結果成了扎根,我無怨無悔,。
我之所以能堅持至今,,得益于當年在清華西體育場不知跑了多少圈!
今年我已是八十五高齡,,但仍思維敏捷,,精神矍鑠,幸甚,!
現(xiàn)在,,我最愛聽孫女的一句話是:“我有一位健康的爺爺!”
(清華新聞網(wǎng)12月15日電)
編輯:常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