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懷祖國 努力做好本職工作
在清華大學紀念“一二·九”運動七十周年、“一二·一”運動六十周年座談會上的發(fā)言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學長,、老師們、同學們:
今天,,我們在這里匯聚一堂,,紀念偉大的“一二九運動”70周年和“一二一運動”60周年。剛才,,聆聽了前輩學長對那段民族危亡時刻血與火的日子的回憶,,讓我們這些生長在和平時期的青年人感到熱血沸騰。幾十年后的今天,,我們仿佛依然能夠看到那些憂國憂民的莘莘學子正潮水般的涌向天安門前,,依然能聽見“華北之大,已經(jīng)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的激越高昂的吶喊,,從青年學子內心迸發(fā)出來的熱情匯聚成驚天動地的宣言:“祖國母親豈容蹂躪,,中華大地誰敢踏踐!”正是當年“一二九”和“一二一”的青年運動激起了全國人民同仇敵愾,、眾志成城,,最終取得了抗日戰(zhàn)爭和解放戰(zhàn)爭的偉大勝利。是這兩場劃時代的青年運動的參加者們用自己的青春和熱血鑄就了中國青年運動史上的巍巍豐碑,!
從“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到反內戰(zhàn),、爭民主的“一二一”學生運動,一代代的清華師生展現(xiàn)了奮不顧身的革命精神,。歷史早已翻開了新的一頁,,但是前輩們?yōu)槊褡逭衽d而奮不顧身的精神一代代傳承了下來。嶄新的二十一世紀,,將是中國的世紀,,我們這一代人必將伴隨和見證著人民共和國的成長和強大,。被歷史賦予了機會的同時,我們也承擔著責任,,如何進一步發(fā)揚“一二九”和“一二一”精神,,使之歷久而彌新,永遠激勵青年人奮斗向前,,是歷史給我們當代青年人提出的重大問題,。
作為清華大學的青年教師,我們身處在一個優(yōu)越的工作環(huán)境中,。當前,,清華大學正行駛在發(fā)展的快車道上,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繼承愛國奉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秉承“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和“行勝于言”的校風,,讓清華大學盡快地躋身于世界一流大學的行列,,是我們的責任。我想說,,對于我們這一代青年人,,發(fā)揚“一二九”和“一二一”精神的最根本體現(xiàn),就是勇敢地承擔歷史賦予我們的責任,,努力地做好本職工作,,萬眾一心,推動中國巨輪的前行,。前輩們因責任而奮起吶喊,,我們因責任而埋頭苦干;前輩們因責任而血灑熱土,,我們因責任而汗滴校園,。
中國正在一天天的強大起來,但是我們和我們的后代不能忘記中國近代那段屈辱的歷史,,前輩仁人志士為民族謀生存而不惜犧牲生命的精神應該在中國人身上傳承下去,。作為清華大學的教師,我們“薈天下英才而育之,,不亦樂乎,?”但是我們也必須時時自省,是否把每一個學生都培養(yǎng)成有民族責任感的人,?“一二九”和“一二一”精神是我們民族精神的脊梁,,在民族危亡時刻奮不顧身、勇往直前的選擇,是新時代每一個青年人的榜樣,。在對同學的理想信念教育中,,我們要引導學生以振興中華為己任,在對社會奉獻中獲得快樂和幸福感,,培養(yǎng)學生高尚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質,。做好這一切,要求作為教師的我們努力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不斷進步,,“一二九精神”和“一二一精神”就是鼓舞我們前行的號角,就是激勵我們奮斗的明燈,。
七十年前,,中國因為積弱而受盡欺辱;七十年后,,中華民族因為逐漸強大而贏得了世界的尊敬,。國力的增強來源于科技的創(chuàng)新,在當前強權獨霸的國際環(huán)境里,,有的東西是買不來的,,通過提高自主創(chuàng)新能力來增強國家競爭力的重任已經(jīng)責無旁貸地落在我們這一代科技人員肩上。我們發(fā)揚“一二九”精神和“一二一”精神,,就是要胸懷祖國,努力做好教學和科研等本職工作,;就是要戒除浮躁習氣,,淡泊名利,讓自己的人生價值在強國之路上閃光,。我們今天的紀念不僅是為了緬懷前輩,,更是為了讓我們銘記歷史,展望未來,。讓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接過前輩手中傳遞下來的革命火炬,,燃起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讓中華民族永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