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聆聽航天事跡 學習航天精神
首都教育界學習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清華舉行

【新聞中心訊 記者 顧淑霞】11月17日,陰霾的天氣擋不住清華園里的熱情,,在香港,、上海、天津,、重慶等地做巡回報告的航天英雄報告團成員今天來到清華園,,為首都教育界代表做報告。來自北京市60多所高校,、18個區(qū)縣的大,、中、小學學生和教職工代表5000多人共同分享了激動人心的報告會,。
不到8點,,代表們陸續(xù)來到清華園。記者看到,,著裝整齊的小朋友在老師的帶領下有序地進入綜合體育館內(nèi),。體育館內(nèi)大屏幕上播放著激動人心的《敢問蒼穹》的記錄片,氣氛莊嚴而熱烈,。
對這場報告,,同學們表現(xiàn)出了相當高的熱情,。在綜合體育館的南門,300多名身著紅色服裝的清華本科生和身著藍色服裝的清華研究生代表早早地就等在這里,,準備迎接航天英雄報告團的英雄們,。他們的服裝上印著“航天夢,學子情”的口號,,并打出了“學習航天精神,,勇攀科學高峰”的標語。一些學生告訴記者,,他們用興奮形容此刻的心情,。近8點50分,迎接的人群一下子熱鬧起來,,清華附小和清華附中的9位小朋友出現(xiàn)在紅地毯上,。在清華大學學生軍樂隊嘹亮的樂聲中,航天報告團英雄乘坐的車徐徐駛來,。當楊利偉等報告團成員一行走下車時,,等候在兩旁的清華學子激動地揮舞著手中的國旗,爆發(fā)出熱烈的歡呼聲,。小朋友們沖到英雄面前,,獻上手中的鮮花,,獻上人們的敬意,。隨后,報告團成員一行走進體育館,,等候在那里的中央精神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翟衛(wèi)華,、教育部副部長袁貴仁、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親切地迎接他們,。簡短的會晤和合影留念之后,,報告團成員來到綜合體育館內(nèi)。5000多名師生用長時間熱烈的掌聲歡迎他們,。
在歡快的樂曲聲和熱烈的掌聲中,,航天英雄楊利偉,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長征”二號F運載火箭副總設計師荊木春,,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究員、飛船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楊宏,,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發(fā)射測試站站長,、零號指揮員郭保新,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主任,、研究員席政,,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技術應用研究中心研究員,、飛船應用系統(tǒng)副總指揮高銘,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著陸場站站長,、高級工程師姚峰等七位航天功臣等走上主席臺,,清華學生作為大學生代表向他們獻上了鮮花。
9點鐘,,首都教育界學習載人航天工程先進事跡報告會正式開始,。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主持報告會,他勉勵大家學習“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zhàn)斗,、特別能攻關、特別能奉獻”的載人航天精神,。在接下來的報告中,,航天英雄們用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謳歌了在實施載人航天工程的偉大實踐中,,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和部隊官兵牢記黨和人民的重托,,滿懷為國爭光的雄心壯志,自強不息,,頑強拼搏,,團結協(xié)作,開拓創(chuàng)新的感人事跡,,使與會的5000多名師生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載人航天精神和偉大民族精神的良好教育,。
火箭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荊木春在報告中介紹說,“民族的自尊,、自強和自信使我們堅定了一種信念:中國航天人要在世界面前為民族爭氣”,,這種強烈的信念讓他們,千千萬萬火箭研制者對祖國和人民許下的鄭重諾言:“用最可靠的火箭,,將中國首位航天員安全順利地送入太空”,。為了這個莊嚴、神圣而又值得驕傲的承諾,,他們克服重重困難鑄造出中國第一枚載人火箭——“長征”二號F火箭,。正是這種無私奉獻,培育了“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火箭精神”,,為中國航天員鋪就了一條通往太空的平安大道。
飛船系統(tǒng)副總設計師楊宏的激情報告,,把大家?guī)нM了那些難忘的日子,。他說:“雖然國外早已實現(xiàn)了載人航天,但當時我們對飛船的認識還極為有限,,更談不上什么研制經(jīng)驗,。我國的載人飛船從哪里起步,?究竟搞一個什么樣的飛船?我們研究了很久,,大家始終抱定一個信念:走中國研制之路,,造世界一流飛船!”為了實現(xiàn)這個信念,,他們進行了一場為時6年的攻關戰(zhàn),,突破了17項核心技術,并擁有了自主知識產(chǎn)權,;對飛船上10萬多只元器件,,哪怕丁點差錯都可能造成隱患,“零缺陷,、零故障,、零疑點”的工作標準牢記在他們每個人心中;為保證萬無一失,,他們對每一種設計都進行了幾十次,、上百次的實驗,終于用卓越造就輝煌,,用成功報效祖國,。
酒泉衛(wèi)星發(fā)射中心測試站站長郭保新,向大家生動講述了飛船發(fā)射時驚心動魄的情景,。他說,,從“神舟”一號到“神舟”五號,大家看到的是一次又一次壯麗的騰飛,,而對我們來說,,每一次都是嚴峻考驗,是用拼搏和智慧架起了登天云梯,。當他講起10月15日進入發(fā)射程序后,當他回憶起在發(fā)射現(xiàn)場用全力喊出的“10,,9,,8,7,,6,,5,4,,3,,2,1,,點火,,起飛,!”時,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那激動人心的一幕似乎又展現(xiàn)在大家面前,。在報告中,他情不自禁地朗誦了戰(zhàn)友寫的一首詩:我是高山一座,,在風雨中默默思索/我是紅柳一棵,,深深扎在戈壁大漠/我很渺小,在銀河里找不到自己的星座/我很偉大,,在燃燒中融進了天光地火/我很驕傲,,為共和國架起了登天的云梯/我很自豪,為祖國的航天事業(yè)再奏凱歌,!
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主任席政的報告把大家?guī)нM了一個全新的世界,。北京航天指揮控制中心是載人航天飛行的“神經(jīng)中樞”,航天員的“生命通道”,。為了確保飛船的精確測控和安全返回,,們們集智攻關鑄“中樞”,連續(xù)奮戰(zhàn)10個多月,,進行了3次全過程的大聯(lián)調,,100多次跳躍式聯(lián)調聯(lián)試,精心準備了正常條件下的各種測控方案,,也準備了非正常條件下的應急預案,,其中包括4000多種故障模式及相應的對策,700多條應急控制指令和注入數(shù)據(jù),,多種不同條件下應急返回模式,,僅飛船系統(tǒng)的故障對策就達139個。他說,,雖然這些應急預案沒有用上,,但確保萬無一失是他們的天職。
作為報告團中惟一的女性,,應用系統(tǒng)副總指揮高銘在會上生動介紹了中國科學家為發(fā)展空間科技獻身航天應用的動人故事,,向人們展示了“犧牲豈止在戰(zhàn)場”的英雄豪情。她說,,許多航天人有的為了工作需要,,放棄了國外優(yōu)厚的條件毅然回國;有的因為一心撲在工作上,,而失去了戀人,,犧牲了愛情;還有8位優(yōu)秀科學家,,為了航天應用事業(yè),,有的倒在了出差的火車上,、有的倒在了攻關現(xiàn)場、有的犧牲在實驗室里的工作崗位上……她說,,11年來收獲的不僅僅是科技成果,,同時也經(jīng)歷了一場深刻的思想轉變,收獲了精神上的累累碩果,。我們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我們的空間科研試驗全部獲得了成功。
西安衛(wèi)星測控中心關陸場站站長姚峰來自我國唯一一支航天器回收部隊,。衛(wèi)星,、飛船在哪里返回,他們就征戰(zhàn)到哪里,。他在報告中介紹了35年來,,他們17次赴四川盆地,2闖云貴高原,,6上新疆戈壁,,5進內(nèi)蒙古草原,行程120多萬公里,,圓滿完成了16顆返回式衛(wèi)星,、5艘“神舟”飛船的測控回收任務、3次氣象火箭和6發(fā)導彈飛行末端的測量任務,。正是他們的努力,,使我國成為世界上唯一回收航天器沒有失敗紀錄的國家。
當報告會主持人,、北京市委副書記龍新民宣布航天英雄楊利偉為大家做報告時,,臺下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掌聲?!拔液芨吲d來到清華感受大學校園的氣氛”,,他說。隨后,,在熱烈的掌聲中他開始了生動的報告,,深深感動了全場聽眾,。他以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生動地向大家講述了成長為航天員的艱苦歷程,,以及在執(zhí)行“神舟”五號飛行任務時在太空的真切感受。他深情地說,,作為中國自己培養(yǎng)的航天員,第一次在太空看到人類的美麗家園地球時,,不由得為祖國的科技發(fā)展和國力的強盛感到深深的自豪,,為中國人飛上太空感到無比的驕傲,。正是在此刻,他鄭重地在飛行手冊上寫下了這樣一句話:“為了人類的和平與進步,,中國人來到太空了,!”最后,他激動地說:榮譽屬于偉大的黨,,屬于偉大的祖國,,屬于光榮的軍隊,屬于英雄的人們,!
報告團成員的精彩生動報告,,使在場的聽眾們既受到了一次生動的載人航天科學知識的教育,又受到了一次深刻的載人航天精神和偉大民族精神的教育,。在一個半小時的報告中,,會場上熱烈掌聲如潮,這就是人民對航天功臣的最好的褒獎,、最深的敬意,!
報告會結束后,航天英雄楊利偉接受了清華學生獻上的5件禮物,,并給清華學生寫下了“清華學子,,明日棟梁”的題辭,隨后給清華學生簽名并與學生代表合影留念,。
校黨委書記陳希參加了報告會,,并與報告團成員進行了簡短的座談。校黨委副書記張再興,、楊振斌等也與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