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標題文檔【戰(zhàn)地日記】在抗擊“非典”的日子里
尤 玲 5月6日記
在突發(fā)“非典”疫情這一非常時期,,看到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脅,,我的心在痛,在肆虐的SARS面前,,我們就是沖鋒陷陣的戰(zhàn)士,!我們已做好用自己的生命戰(zhàn)勝“非典”的一切準備,。
為了保衛(wèi)清華園,醫(yī)院成立了封閉式的發(fā)熱門診,、隔離病房,以阻止傳染源的傳播,,面對著兩周的封閉工作和被病毒感染的風險,,我和同志們一樣拋棄了小家的種種困難,選擇了去發(fā)熱門診,!在5月1日這個難忘的日子,, 我們18位同志從各科室組成了一個新的戰(zhàn)斗集體,由互不熟悉到并肩戰(zhàn)斗,,默守著由生命代價換來的各種戒律,,堅守崗位,,日夜工作著。
“哎呀,!熱死了,,衣服都濕透了”,隨著這話語,,只見放射科韓大夫身穿猴服(即不易穿脫的連體隔離衣)及一層布隔離服,,一層一次性隔離服,還有隔離褲,、大雨靴,、工作帽、隔離帽,、16層口罩,、一次性口罩、防護鏡,,象大狗熊一樣喘著氣從工作間里鉆了出來,,這是一間十余平方米的小屋,又被隔成了三個部分——照像間,、洗片暗室和只有一把長條椅的候診區(qū),,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隨著放射科大夫一次次高聲提示:“吸氣,、憋住氣,、不動、好了,、喘氣”,,三天竟拍了一百多張片子,何等的工作量,,何等的付出……即有被SARS病毒感染的風險,,又有X射線的傷害。
“你怎么還沒有吃早飯,?都10點多鐘了”,,“我在等媽媽”,“媽媽不能回家”,,“別人的媽媽為什么能回家”,,“媽媽不行,媽媽在工作”……這是一個一歲多男孩跟母親的對話,。咫尺天涯,,只能靠電話線傳遞親情。
收費處王文榮同志身兼數(shù)職,量體溫,、掛號,、賣口罩、記帳,、收費,。病人就診首先接觸到的就是她?!澳愕捏w溫37℃,,不發(fā)燒,請到普通門診看”,,“買個口罩再去看病,,這樣可以防止感染”,話語雖然不多,,但透著親切,,透著責任心。
小聶——年青的臨時黨支部書記,,一邊堅持工作崗位,,一邊又不忘關心大家的思想和情緒,還及時向外發(fā)消息,。下面是他工作中的一個小場景:他對病人說“你先去透視,,再來取血,要不然手指被扎破后不好脫衣服,,也增加感染機會”,,他對內(nèi)科大夫說“這位患者的血常規(guī)可疑,再做一遍,,排除其他原因”,,他就是這樣對病人和藹可親,對工作一絲不茍,。
不少病人在發(fā)燒后感到害怕和緊張,,他們需要有人關心,而我們此時離他們最近,,我們每做一件事,,哪怕是微不足道,他們都看得很重,,都感到是莫大的安慰,。每當我把藥寫好服法,用塑料袋裝好遞給他們時,,都能聽到他們發(fā)自內(nèi)心的話語“謝謝”,在這非常時期,我們與學生的心從未貼得這樣近,。
早晨,,每個人疲倦的臉龐紅得象桃一樣,眼睛充滿了血絲,,火辣辣的,,又癢又痛又干,原來是昨晚零點過后送走兩位高度疑似病人,、進行高濃度薰蒸噴灑消毒及紫外線照射的結(jié)果,。
最后必須提到院領導及在外面堅持崗位的同志們,他們在減員,、連軸工作之余,,更多的是為我們里面的人著想,大到提醒大家接觸病人后要仔細消毒,,給每位同志都送一封溫馨的慰問信,,小到送來晾衣架、西紅柿,、咸菜等,,舉不勝舉,使我們?yōu)橹袆?,我似乎從沒有這樣周到地被照料過,,這樣深深地被理解過,我覺得在發(fā)熱門診工作,,盡管危險度高一些,,但都是我應該做的,領導和同志們這樣信任我,,我要用更認真,、更負責任的工作來回報大家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