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 "我們是聯(lián)大第一班,!"
------記"清華大學1942屆校友畢業(yè)六十周年慶祝會"
(于桂艷)
兩彈一星功勛王希季院士趕來了,,4月12日剛剛在美國獲得堪與諾貝爾獎相媲美得世界科學最高榮譽--"泰勒"國際環(huán)境大獎的劉東升院士趕來了,賴仲生先生坐在輪椅上趕來了,周學濂先生專門從美國趕來了,,張滂先生和張懷祖先生兄弟二人一起趕來了……依舊是碧草,,依舊是蒼松翠柏,,4月28日的工字廳一改往日的寧靜,。上午9點半,清華大學1942屆校友畢業(yè)六十周年慶祝會在工字廳東廳舉行,,26位80多高齡的老學長歡聚一堂,,暢談過去和未來。
"西南聯(lián)大當時的考試非常嚴格,,哪怕方法思路正確,,小數點后第三位數字差2整個題目就要得零分。這樣的訓練使得大家計算既迅速又準確,,自己終生受益,。"化工系的張懷祖學長這樣回憶:"可是化工系一年級時有100多位同學,到了二年級就只有20幾位了,。"中國工程院資深院士韓德馨先生深感聯(lián)大艱難的環(huán)境對自己的塑造:"越是艱難困苦的環(huán)境越是培養(yǎng)了大家不怕困難的品質,。當年我們用的圖書資料和實驗儀器都是自己親自從北京背到昆明的。為了避開警報,,我們早上7點上課,,10點多就放學;下午3點才上課,。雖然這樣,,大家還是非常珍惜學習的時間"
58屆的錢錫康學長向大家介紹了從93年開始我們清華大學加快發(fā)展的變化。他提到的四六貫通培養(yǎng)方案,,長江特聘教授,,綠色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以及新近成立的醫(yī)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等引起了諸位學長的濃厚興趣,。
1938年入校的42屆校友是西南聯(lián)大的第一班。當時處于抗戰(zhàn)的艱苦環(huán)境里,,大家跑警報,,吃摻有白沙的平價米,,依然對抗戰(zhàn)勝利充滿信心,。提倡自由創(chuàng)新,,整個學校充滿蓬勃朝氣;云集風華正茂的諸多大師,,培養(yǎng)出了一大批祖國的棟梁之材(僅僅是42屆就有十幾位院士),,成為教育史上的一個奇跡。
學校領導顧秉林,,張再興,,楊振斌,何建坤等到場看望了各位校友并與大家合影留念,。
蔣耘中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