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titled Document大師之園迎來90華誕
水木湛清華
(北京青年報 2001年4月29日)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0年前,,當清華老校長 梅貽琦道出這句治校名言時,他應該預料到將從清華園走出多少大師了,。
今天清華迎來90歲的華誕,,在這喜慶的日子里,人們評價說,,清華在中國的歷 史上產(chǎn)生了無人可望其項背的影響力,,無論在政治、科技,、經(jīng)濟還是在學術(shù),、文化、 教育上,,在這種影響力的背后,,不可忽視的是清華大師們的身影,。
這里走出了蜚聲中外的中國數(shù)學界先驅(qū):熊慶來、楊武之,、華羅庚,;這里有我 國物理學界的奠基人葉企孫、吳有訓,、薩本棟,、周培源,也有登上諾貝爾物理獎領 獎臺的楊振寧,、李政道,;在現(xiàn)代力學和火箭理論有重大建樹的錢學森、在物理學界 享有盛譽的錢偉長,、孟昭英,、張維、周光召,、王大王行,。
有“南楊北梁”之美譽的建筑大師梁思成、楊廷寶都出身于清華,。
在化學界,,有高崇熙、黃子卿,、張子高等學術(shù)大師,。
在生物學界和地質(zhì)學界,地質(zhì)學家翁文灝,、袁復禮,,動物學家陳楨,植物學家 李繼侗均為所在學科的先驅(qū),。
1999年9月,,國家表彰的23位“兩彈一星”功勛中有14位是清華大學校友,兩彈 一星的學術(shù)領頭人錢三強(原子彈,、氫彈),、錢學森(導彈)、趙九章(衛(wèi)星)都 是清華校友,。
被譽為紅色工程師搖籃的清華輸送出一批實干的工程師:在小浪底水利樞紐工 程,,在三峽工程工地,在葛洲壩,,在每一個大型水利樞紐的工地,,都能夠看到清華 人的身影。
在科技興國的今天,,清華無可替代地成為一面旗幟,,可以說是歷史選擇了清華,。 當年作為留美預科班而成立的歷史,,使清華人深知科技對國家發(fā)展的重要,,也使他 們深知中國與世界的距離。在用庚子賠款建立起來的學堂中,,清華人將恥辱深藏心 底,,踏踏實實地學習,研究,,工作,。這種風格影響了每一位大師到每一位清華學子。
在西式建筑,、中國古老園林,、蘇式建筑、現(xiàn)代建筑組成的清華園內(nèi),,不只培養(yǎng) 造就了成批的科學家,、工程師,它還孕育出一位位的國學大師,、愛國志士,。從老一 代的王國維到陳寅恪,從新一代的錢鐘書到季羨林,,國學大師們在清華不只留下了 學問,,更多的是做人的風格。
“他穿著肥大的長袍,,步履穩(wěn)健,,風神瀟灑,左右顧盼,,光芒四射,,這就是梁 任公先生,他登上講臺,,打開他的講稿,,眼光向下面一掃,然后是他的極簡短的開 場白,,頭一句是‘啟超沒有什么學問……’眼睛向上一翻,,輕輕點一下頭,‘可是 也有一點嘍’”,。在梁實秋的回憶中,,梁啟超的大師風范,呼之欲出,,1914年清華 剛剛建校3年時,,梁啟超到校演講,,他引用《易經(jīng)》里的話來勉勵清華學生要做君子, 樹立“完整人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 次演講對清華優(yōu)良校風的養(yǎng)成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此后“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也 被定為校訓,。
漫步在清華園,各種紀念用的亭,、碑,、塔、橋,、池,、石、樹,,安坐于各建筑物 中的先哲,、先師、學長的塑像,,向人們講述著清華一位位大師們的故事,。
在“聞亭”邊,在聞一多火紅的塑像前,,《七子之歌》就響在耳邊,,“你可知 ‘MACAU’不是我的真名姓,我離開你的襁褓太久了,,母親,!但是他們擄去的是我的 肉體,你依然保管著我內(nèi)心的靈魂,?!痹谇迦A人的心目中先生是詩人,是學者,,更 是斗士———火熱的民主運動的戰(zhàn)士,。看著他的塑像,,你應該能夠聽到他的聲音,, “詩人的主要天賦是‘愛’,愛他的祖國,,愛他的人民”,。
走過自清亭,,那“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在那美輪美 奐的句子中,,你仿佛可以看到消瘦的朱自清先生,一面忍受著清貧與胃病的折磨,, 一面為抵制美援而沉思,。
在圖書館閱覽室東北靠近借書臺的長桌一端,曹禺奮筆疾書,,寫下了不朽話劇 《雷雨》。
靜默在湖邊的吳晗塑像仿佛在低吟著后世為這位歷史學家寫下的挽詞,,“《罷 官》容易折腰難,,憶昔《投槍》夢一般?!稛粝录分星诳紦?jù),,《三家村》里借幫 閑。低頭四改《朱元璋》,,舉眼千回未過關(guān),。夫婦雙雙飛去也,只留鴻爪在人間,?!?/p>
大師們以他們的治學之道,為人之風格,,為后世人和清華學子樹立了一面面的 鏡子,。
■組稿/本報記者 牛金榮
■鳴謝/清華校慶報道組
■攝影/本報記者 陳柏(除署名)

■梅貽琦■楊振寧■華羅庚■陳岱孫■張光斗■梁思成■李政道■王大中(從上到下,從左到右)
■攝影/選自《水木湛清華》畫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