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6月29日電(記者 馮哲盈 攝影 李派)“你們在變化,,學校在變化,,中國在變化,世界也在變化,,我對你們今后為國家,、民族、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充滿信心,!”6月24日上午,,校長邱勇在藝術博物館二層與20余位研究生畢業(yè)生代表座談,傾聽同學們的成長感悟,,勉勵大家走好未來路,,不負好年華。

邱勇與參加座談的研究生畢業(yè)生代表合影留念
座談會開始前,,邱勇與參加座談的研究生畢業(yè)生代表合影留念,,并代表學校祝賀大家順利畢業(yè)?!澳銈兪?10周年校慶之后的第一批畢業(yè)生,,承載著殷切的期待,也肩負著重要使命,。祝賀你們收獲成長,,走向成熟!”邱勇說,。

邱勇講話
邱勇和同學們一起回顧了共同經歷的重要時刻,,包括同上一堂課,參與110周年校慶活動,,學校推進完善學術評價制度,,開展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動在線教育重大變革,投入科技攻關抗疫等等,。邱勇表示,,作為校長,非常高興看到同學們在清華的學習生活中獲得成長,。清華在培養(yǎng)一批又一批學生的過程中,,高度關注同學們的成長,同時也在不斷反思并堅守教育的意義,,不斷提升學校培養(yǎng)人才的能力,。
提到“好學校”的標準,,邱勇指出,,好學校要有好學者,也要有好學生,。好學者不僅學術造詣高,,同時熱愛教書育人,在與同學親近的同時能給予思想上的啟發(fā),,幫助同學們在遇到挫折時堅定人生發(fā)展的方向,。好學生在一起相互勉勵、相互啟發(fā),,同學們可以通過比較發(fā)現(xiàn),,只要堅持努力,每個人都可以發(fā)揮自己的特長,,成為優(yōu)秀的人,。優(yōu)秀是一個好學校和好教育帶給我們的成長結果。清華努力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廣納一流學者,,讓同學們與好老師接觸交流變成一種自然、必然的過程,。邱勇對同學們說:“你們的成長,,你們的感悟,也進一步證明了清華辦學水平的提升,。”
圍繞同學們在分享中反復提到的關鍵詞“選擇”,,邱勇結合自己在清華學習和工作的經歷,與同學們分享關于“選擇”的看法,。邱勇說,,成長最重要的不在于起點高低,而是在于要有一個明確目標,、開始行動的起點,。只要有行動,、能堅持,就能有所成長,、有所作為,。在成長過程中,選擇非常重要,,它是成長的結果,。因為成長,,我們將面對新的選擇并有能力進行選擇,。如何選擇也是一個人成熟的標志。人生的發(fā)展就是一個學習,、積累,、成長,并為新的選擇做準備的一個過程,。如今你們經歷了畢業(yè)的選擇,,未來還會經歷更多思考、決斷和選擇,,希望同學們在未來做出更好,、更重要的選擇?!案玫倪x擇”意味著造福更多人,,“更重要的選擇”意味著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
邱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清華大學考察時指出,,110年來,清華大學深深扎根中國大地,,培育了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光榮傳統(tǒng),形成了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教書育人特色,,為國家、為民族,、為人民培養(yǎng)了大批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清華歷來重視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并以其培養(yǎng)的學生為榮,。全面發(fā)展要求我們有理想追求,,有價值判斷,有人格要求,。希望同學們在面對困難的選擇時,,不要從單一的維度來思考,,要長遠考慮,綜合判斷,,在復雜的形勢下做出正確的選擇,。邱勇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當代中國青年是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的一代,生逢盛世,,肩負重任,,廣大青年要愛國愛民,錘煉品德,,勇于創(chuàng)新,,實學實干。清華人不缺理想,、不缺朝氣,、不缺情懷,擁有自強不息和勇毅擔當?shù)木?/strong>,,同學們在清華有這樣豐富的學習經歷并獲得了人生的成長,,相信你們已做出了明確的人生選擇,一定會成長為習近平總書記所希冀的“可堪大任的杰出英才”,。
邱勇勉勵同學們:“你們的好年華剛剛開始,,人生的高光時刻還在未來,你們要努力為未來的選擇做好準備,,在人生旅程中獲得持續(xù)成長,。”邱勇表示,自強者,,強在自勝,,希望同學們自信從容邁向未來,自強創(chuàng)新不辱使命,,為學弟學妹樹立新的標桿,。“期待你們在十年,、二十年之后能夠用更響亮的聲音向母校匯報,!”邱勇最后說。

謝曉暉,、孫利濱,、馬騰飛、張學強,、卓瑪,、徐九洋(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發(fā)言
不忘諄諄教誨,勇為社會棟梁,,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以實干投身四海神州。參加座談的畢業(yè)生中,,有的選擇到高?;蛘呖蒲性核ぷ鳎械姆掂l(xiāng)扎根基層,,有的將成為一名臨床醫(yī)生,,有的立志投身國防建設,還有的計劃自主創(chuàng)業(yè),。同學們暢所欲言,,分享在清華的成長心得,,感恩母校培養(yǎng),,展望未來之路。
計算機系的謝曉暉分享了求學期間兩位恩師對自己的影響,。他們的為人處世激勵著他成為一名“雙肩挑”輔導員,,畢業(yè)后以博士后的身份繼續(xù)開展科研工作,并希望未來能夠從事教書育人的工作,,將對“又紅又?!钡淖非蠛蛯o導員工作的熱愛繼續(xù)傳承。
電子系的孫利濱即將加入華為公司從事5G相關技術的研究,,身為清華“電子人”,,他最自豪的就是能將個人命運和國家命運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用自己的智慧和雙手解決5G“卡脖子”問題,,捍衛(wèi)國家在關鍵領域的話語權,。
美術學院美國籍學生馬騰飛(MAHER KEVIN THOMAS)表示自己通過在清華的學習生活看到了中國教育的縮影,中國的教育是面向大眾的,,是公平的,,普通人通過努力也可以接受世界頂級的教育。清華為跨學科研究提供的良好環(huán)境,,和從清華人身上學到的“自強不息”精神,,都成為他在研究和創(chuàng)業(yè)路上的寶貴財富。
化工系的張學強曾經不止一次地問自己:“我應該做什么樣的研究,,我們這代人的使命在哪里,?”受到個人興趣、清華的氛圍以及時代的影響,,他決定把握時代脈搏,,服務國家需求,,從事能源存儲的研究,并引導更多青年學子為碳中和事業(yè)努力奮斗,。
公管學院的卓瑪本科畢業(yè)后赴西藏支教一年,,這段經歷也促使她如今堅定地選擇返鄉(xiāng)就業(yè),去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她說:“或許一支微弱的蠟燭只能照亮一點點空間,,但是千千萬萬支蠟燭就能照亮整個西藏?!?/p>
醫(yī)學院的徐九洋表示,,清華不僅培養(yǎng)了他扎實的科學研究素養(yǎng),也鍛煉了他過硬的臨床技能,,使他深切領會到了“醫(yī)師科學家”精神,。畢業(yè)后,他將赴中日友好醫(yī)院工作,,成為一名呼吸科臨床醫(yī)生,,為健康中國的建設繼續(xù)奮斗。
工物系的張瑞芹,、航院的林景,、材料學院的劉偉建、數(shù)學系的廖偉駿也分享了自己的收獲和感悟,。

座談現(xiàn)場
副教務長,、研究生院院長周杰,校友總會秘書長唐杰,,研究生工作部部長趙岑等參加座談會,。
編輯:馮哲盈 陳曉艷
審核:呂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