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王曉霞 學生記者 徐亦鳴 曾俊淇 李悅 王彤 攝影 李派
盛世華誕,四海歡歌,。在碩果累累的金秋時節(jié),,在黨的二十大即將召開之際,我們迎來了祖國73周年華誕,。
這個國慶節(jié),,清華師生用“最浪漫的行動”為祖國母親獻上最真摯的生日祝福。他們或駐足在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展覽館一件件珍貴的文物前,,或相聚在天安門廣場共同見證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或挽起袖子、喊起號子一起揮鋤頭,、舞鐮刀開展勞動實踐……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中“共溯崢嶸路”,,用青春的誓言吶喊出清華師生心底最深處的祝福:“百年接力、強國有我,,清華大學師生祝福祖國母親生日快樂,!”
以史為鑒 汲取青春奮斗力量

參觀黨史展的師生在雕塑《旗幟》前合影留念
上午9時左右,初秋的北京碧空流云,,陽光灑向首都北京中軸線的北端——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展覽館,。清華大學120余名師生在西側(cè)廣場雕塑《旗幟》前整齊列隊,共赴一場特殊的黨史學習教育,,共同為祖國母親慶生,。清華大學黨委書記邱勇帶隊參觀黨史展覽并為同學們上了一堂生動的“微黨課”,,黨委副書記過勇參加活動。

邱勇為師生講授“微黨課”
邱勇表示,,今年的國慶節(jié)因為即將迎來黨的二十大而具有特殊意義,。今年是建黨101周年、新中國成立73周年,,在這個特殊的日子,,101位清華大學新生黨員、新發(fā)展學生黨員,、學生黨支部書記代表來到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展覽館,,舉行一場特殊的黨史學習教育活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黨史展覽館是黨史教育殿堂,,也是中國共產(chǎn)黨人的精神殿堂,。在這里,我們可以通過了解黨的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鼓舞斗志,,通過學習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堅定信念,。
在迎風招展、氣勢如虹的黨旗雕塑前,,邱勇強調(diào),,旗幟就是方向,旗幟就是力量,。習近平總書記在致清華大學建校105周年的賀信中指出,,清華大學是我國高等教育的一面旗幟??倳浀母叨仍u價是對清華人的巨大鼓勵和鞭策,。清華大學要牢記囑托,堅定不移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堅定不移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wù),,傳承好、發(fā)揚好“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的教書育人特色,,把“紅”作為育人最鮮亮的底色,努力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合格建設(shè)者和可靠接班人,。
邱勇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guān)懷下,,在黨中央的堅強領(lǐng)導下,,清華大學的事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了歷史性跨越,,確立了價值塑造、能力培養(yǎng),、知識傳授“三位一體”教育理念,,不斷完善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體系,在弘揚“無體育,,不清華”精神的同時,,積極倡導“有美育,更清華”“愛勞動,,最清華”的校園氛圍。面對世紀疫情的嚴峻考驗,,廣大教師把教書育人作為不可放棄的職責,,廣大同學把學習成長作為不可放棄的職責,自強的清華人用奮進的姿態(tài),、扎實的行動展現(xiàn)了勇毅和擔當,。
江山如此多嬌,風展紅旗如畫,?!敖裉炷銈冏鳛樾聲r代的中國青年站在這面用烈士鮮血染紅的旗幟下,再次出發(fā),!”邱勇最后表達了對同學的期盼:希望同學們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擔當起讓偉大事業(yè)后繼有人的歷史使命,,努力成為可堪大任的時代新人,,到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發(fā)光發(fā)熱!

邱勇與學生黨員互動交流
數(shù)學科學系2020級本科生林炯偉在聽完“微黨課”后談到:“我印象最深的是邱老師強調(diào)‘黨的歷史是最生動,、最有說服力的教科書’,。作為清華學子,我們應(yīng)該以史為鑒,、砥礪前行,,在黨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希望自己未來可以在數(shù)學領(lǐng)域持續(xù)深耕,,為祖國的基礎(chǔ)研究添磚加瓦,。”
“微黨課”結(jié)束后,,邱勇和師生們一同入館參觀學習,,在全方位、全過程,、全景式,、史詩般的中國共產(chǎn)黨百余年歷程展覽中感悟黨的奮斗歷史,、汲取精神力量,砥礪愛國奮進之心,。

師生駐足在展柜前
在一個方形玻璃展柜前,,邱勇一行仔細觀看、頻頻交流,,這里存放著一批一級文物——“五四運動時期各地愛國群眾散發(fā)的傳單”,。大家看著先輩手書或油印的傳單,感受著那個時代的愛國青年們在國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之際挺身而出的大義壯舉,,重溫了以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為主要內(nèi)容的偉大五四精神,。

邱勇帶領(lǐng)師生重溫入黨誓詞
“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chǎn)黨,擁護黨的綱領(lǐng)……”參觀最后,,面對鮮紅的中國共產(chǎn)黨黨旗,,邱勇帶領(lǐng)師生重溫了入黨誓詞,不負錚錚誓言,,不忘入黨初心,。
“這次展覽參觀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長征’展區(qū),先輩們不畏艱難的奮斗精神給了我極大震撼,。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長征路,,希望我們也走好自己的長征路?!焙娇瞻l(fā)動機研究院2022級博士生蔡飛雪說,。
人文學院外文系2020級本科生黃楠宇表示,我們黨的偉大成就都是一代代共產(chǎn)黨人帶領(lǐng)中華優(yōu)秀兒女鑄造而成,,祖國的美好明天需要我們來添磚加瓦,。作為一名外文系的學生,她要牢記使命,、刻苦學習,,爭取未來為國家的外宣事業(yè)作出一些貢獻。
又紅又專 高舉愛國主義旗幟
清晨6時許,,裝扮一新的天安門廣場莊嚴肅穆,。伴隨著軍樂隊整齊的鼓點,升旗儀式正式開始,。來自清華大學各院系的400名師生代表來到天安門觀禮臺觀看升國旗儀式,,滿懷崇敬、激動的心情,,共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周年,,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升旗儀式上清華師生行注目禮
在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中,校長王希勤帶領(lǐng)清華大學師生莊嚴肅立,,高唱國歌,,向國旗行注目禮。過勇參加了觀禮儀式,。

清華師生在觀禮現(xiàn)場
當國旗升到旗桿頂,,城樓里飛出成群信鴿,在天安門廣場久久盤旋,,在場師生和20多萬觀禮群眾一同歡呼,,并隨著軍樂隊演奏的《歌唱祖國》高唱起來。

王希勤與學生代表交流
觀禮開始前,,王希勤與學生代表親切交流,。社科學院2022級本科新生祖麗菲努爾是一名來自新疆喀什的維吾爾族女孩,她在交流中表達了自己將來促進家鄉(xiāng)民族團結(jié)的愿望,;社科學院2019級本科生吳玥是清華大學學生國旗儀仗隊成員,她介紹了學生國旗儀仗隊的訓練和日?;顒?;馬克思主義學院2022級本科新生李佳怡分享了自己選擇馬克思主義專業(yè)的心路歷程,她希望通過學習掌握和運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為祖國建設(shè)貢獻力量,。
王希勤微笑著一一回應(yīng)了同學們的發(fā)言,。他指出,作為清華學子,,要踐行“愛國奉獻,、追求卓越”的傳統(tǒng),像“石榴籽”一樣團結(jié)在一起,。要將學校儀仗隊的光榮歷史和榮譽傳承下去,,在校園里樹立起愛國主義教育的旗幟。要在馬克思主義領(lǐng)域探索創(chuàng)新,、不斷奮進,,把馬克思主義的實踐觀貫穿做學問的全過程。
王希勤勉勵在場同學,,希望同學們做到又紅又專,、全面發(fā)展,在更廣闊的維度上肩負起自己的使命責任,,培養(yǎng)強化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和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意識。

觀禮現(xiàn)場
來自香港的計算機系2021級本科生鄺彥瑋是人生中第一次觀看升旗儀式,,他感慨道:“這是讓我終生難忘的記憶,,我輩香港同胞將同祖國人民共擔民族復興的歷史責任,!”
致理書院2020級本科生黃春陽曾擔任冬奧會志愿者,在觀禮現(xiàn)場,,他用三個“名片”總結(jié)了自己的感受:“天安門升旗儀式是我國面向世界的名片,,展示中國人民的偉大決心和毅力;冬奧會是一張名片,,展示我們的開放與包容,;清華大學同樣也是一張名片,向世界展示中國最前沿的教育實踐和學術(shù)成果,?!?/p>
溯崢嶸歲月 喜迎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10月1日至3日,清華大學校內(nèi)外結(jié)合組織“共溯崢嶸路,,喜迎二十大”系列主題社會實踐和“五育并舉開新局,,青春喜迎二十大”主題校園活動。邱勇,、王希勤等校領(lǐng)導分別帶隊,,分10條主題線路組織師生前往中國共產(chǎn)黨歷史展覽館、天安門廣場,、國家博物館,、香山革命紀念館等開展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同時,,在校內(nèi)圍繞“五育并舉”由校領(lǐng)導帶隊開展5項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刻領(lǐng)悟黨和國家事業(yè)發(fā)展的非凡成就和寶貴經(jīng)驗,。
10月1日,,部分師生前往國家博物館,參觀“共產(chǎn)黨人的家國情懷”展,,感悟家國使命,;前往香山革命舊址、香山革命紀念館參觀學習,,體悟先輩革命精神,;前往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參觀學習“領(lǐng)航強軍向復興——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shè)成就展”,。校內(nèi)也圍繞“德智體美勞”組織了一系列活動,,如校史館參觀、趣味運動會等,。









清華師生在香山革命舊址,、軍事博物館、國家博物館參觀展覽,在農(nóng)場參加除草勞動

校內(nèi)師生參加趣味運動會
10月2,、3日,,學校還將組織師生到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首鋼園,、北京密云水庫,、城市副中心規(guī)劃展廳、中國核工業(yè)科技館等地參觀學習,。校內(nèi)也將繼續(xù)開展第12屆創(chuàng)意大賽新生專場初賽,、《馬蘭花開》第19輪公演等活動。
學校黨辦校辦,、宣傳部,、學生部、武裝部,、研工部,、團委、馬克思主義學院等單位負責同志參加相關(guān)國慶主題實踐活動,。
(清華新聞網(wǎng)10月1日電)
編輯:王曉霞 覃霞
審核:周襄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