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新聞網(wǎng)9月6日電 祖國之南,,綠意正濃。9月4日早晨,,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迎來了1800余名朝氣蓬勃的研究生新生,。9月5日上午,清華大學深圳國際研究生院2023年開學典禮在深圳大學城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行,。深圳國際研究生院領導班子成員,、各教學科研機構與職能部門負責人、師生校友代表,、全體2023級研究生新生等參加典禮,。

開學典禮現(xiàn)場



院領導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

新生佩戴?;?,成為“清華人”
2023年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共迎來研究生新生1800余人,其中碩士研究生1450余人,,博士研究生350余人,。國際新生共來自17個國家。典禮上舉行了新生佩戴清華大學?;諆x式,。伴隨清華大學校歌的旋律,同學們佩戴上校徽,,正式成為了“清華人”,。

歐陽證講話
院長歐陽證代表所有師生和校友向2023級新生表示熱烈歡迎。他表示,,百年清華始終秉持“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校訓。自強不息,,就是要不斷地自我變革,,而自我變革,首先需要的是自省與思辨,。厚德載物,,就是要關愛他人、胸懷國家,、放眼天下,。希望同學們在新的歷史時期志存高遠、相信自己,、不斷關注自身修養(yǎng),,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并肩作戰(zhàn),一起探索和開創(chuàng)一流大學高端人才培養(yǎng)的中國模式,,成為對國家,、對世界有貢獻的人。

鄭博發(fā)言
環(huán)境與生態(tài)研究院助理教授鄭博作為教師代表發(fā)言,。12年時間,,鄭博完成了從清華學生到清華教師身份的轉變,他結合自己的學習和科研經(jīng)歷向同學們分享了三點體會:一是堅持脫虛向實,,厚植家國情懷,;二是常懷謙和之心,涵養(yǎng)進取之志,;三是低調深處扎根,,努力向陽生長。希望同學們能在深圳國際研究生院奮斗激揚,,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劉仁辰發(fā)言
清華大學1999級化學工程系本科校友、深圳清華大學研究院常務副院長,、安謀科技(中國)有限公司聯(lián)席首席執(zhí)行官劉仁辰作為校友代表發(fā)言,,寄語同學們“聰明人也要多下‘笨’功夫”,做到少計較,、別著急,、不害怕:“少計較”意味著堅持長期主義,,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別著急”意味著要抓住問題的主要矛盾,,堅持第一性原理,;“不害怕”意味著牢記責任和擔當,真正做到“厚德載物”,。希望同學們知行合一,,為祖國發(fā)展、民族復興貢獻清華力量,。

張博雅發(fā)言
在校生代表,、2020級生物學博士生張博雅表示,邁入清華,,意味著我們應當有自信從容的底氣和實力、有追求真理的執(zhí)著和堅守,、有心系家國的責任和使命,,學院也將永遠是每個人溫暖的家。

劉曉宇發(fā)言
新生代表,、2023級化學工程與技術專業(yè)博士生劉曉宇從讀好黨史這本教科書,、打贏科技這場競標賽、勇攀未來這座最高峰三方面作“擁抱我們的時代”主題發(fā)言,,“我們將一同擁抱屬于我們的時代,,一起做強國征程上的參與者、貢獻者和見證者,?!?/p>

陳思雨發(fā)言
新生代表、2023級數(shù)據(jù)科學與信息技術專業(yè)碩士生陳思雨分享了在清華本科時期文理兼修的經(jīng)歷,,表示學院“國際化,、開放式、創(chuàng)新型”的辦學特色和學科交叉的辦學理念與她跨學科發(fā)展的目標不謀而合,。相信同學們能在南國校園“從1走向無窮大”,,以青春之我,創(chuàng)青春之中華,。

托馬索·布蘭迪亞利發(fā)言
數(shù)據(jù)科學與信息技術專業(yè)碩士新生托馬索·布蘭迪亞利(Tommaso Brandiali)來自意大利,,他向學校、學院給自己提供寶貴的學習機會表示衷心感謝,,并表達了對清華,、對深圳、對中國的向往,,希望在未來能夠學習更多專業(yè)知識和中國文化,,希望同學們都能成為母校,、國家乃至國際社會的驕傲。

副院長張傳杰主持開學典禮

全體人員齊唱清華大學校歌

武曉峰為新生作入學專題報告
開學典禮結束后,,院黨委書記武曉峰為新生作“與祖國共奮進——清華歷史與精神”入學專題報告,。本次報告同時作為深圳國際研究生院本年度“求是”講壇系列活動之一。
供稿:深圳國際研究生院
編輯:陳曉艷
審核:郭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