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研究生會主席 魏一凡

魏一凡發(fā)言 孫波 攝
尊敬的各位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是來自車輛學院的博士生魏一凡,。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全體在校研究生,,代表校研究生會,對各位“清小研”的到來致以最熱烈的歡迎,!
處暑新秋,,大地清華。在收獲與希望交織的季節(jié)里,,大家翻開了研究生階段的新篇章,。不知道在座的“清小研”們是否和四年前的我一樣,滿懷激動與期待,,或許也有迷茫和悵惘,。當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帶來了傳統(tǒng)的迅速更迭和更多的不確定性,。在面臨選擇,、面臨成敗時,煩惱有之,、躊躇更有之:面對科研的挫折失敗,,是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躺平,還是從容應對,、愈挫愈勇,?面對個體安逸與集體需要的選擇,,我們是獨善其身,還是挺膺擔當,?面對長期的事業(yè)發(fā)展,,我們是哪里時髦點哪里,還是不忘本心,、扎根求索,?對這三個問題,“我知道你很急,,但請先別急”——弄巧求速,,急于求成,莫如守拙求進,,恒心如擎,。
對第一個問題用“拙”來回答,就是面對科研的挫折,,與其踟躕不前,,不如以“撞著南墻也不回頭”的韌勁,拋卻雜念,、屢敗屢戰(zhàn),。即使是我們身邊星光熠熠的“科研大神”,也曾因為選題不通過而掉發(fā),,因為結(jié)果不顯著而失眠,。尤其是在科研起步的階段,好事多磨是常態(tài),,平穩(wěn)順利是意外,。特等獎學金和“學術(shù)新秀”雙料得主、軟件學院2020級博士生吳海旭,,曾用“九死一生”來形容自己的科研初印象。第一篇論文成果的背后,,是583種模型架構(gòu)的試錯和無數(shù)個難熬的夜晚,,最終產(chǎn)出了國際領先的時空建模方案,在我國氣象預報業(yè)務中得到廣泛應用,。無獨有偶,,材料學院2024屆博士李靜薇師姐的第一篇論文可以說是“馬拉松”式長跑,研究跨度長達6年,,歷經(jīng)7次拒稿,,前后修改50余次,最終成功發(fā)表在材料學頂刊,。疾風吹過,,方知勁草彌堅,;霜寒考驗,更見青松本色,。做科研是沒有帆也要啟程的遠航,,我們要敢于攻堅克難、破釜沉舟,。
對第二個問題用“拙”來回答,,就是面對多元的選擇,不妨堅定信念,、服務奉獻,,功成不必在我,小我融入大我,。相信同學們這兩天碰到了不少穿著紫馬甲的小研們,,大家可能不知道,正版軟件Adobe全家桶的引進,、洗漱間熱水和恒溫裝置,、線上一站式校園卡,背后都有一屆屆小研的接續(xù)奮斗和學校部處老師們的辛勤付出,。做難而正確的事,,用長久努力為同學們帶來舒適便利,是小研不變的底色,。微光匯聚成星河,,指引我們在走出校園后也將自己的職業(yè)選擇與人民緊密相連,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在去年的啟航出征儀式上,,人文社科學院2008屆碩士解文光學長的分享讓我深感觸動。作為首批“西藏村官”,,他服務邊疆十五載,,為改變當?shù)亟煌ㄩ]塞、發(fā)展落后的現(xiàn)狀,,在任職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跑遍了全縣的每一個村莊,更徒步探路翻越5100米雪山,,只為找到一條連接318國道的生命通道,。“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人生理想融入國家和民族的事業(yè)中,,是清華人始終如一的選擇。
對第三個問題用“拙”來回答,就是面對人生志業(yè),,當我們攀登未知高峰遭受質(zhì)疑和不解時,,不妨立德立言、無問西東,,堅信長期主義的力量,。我的導師歐陽明高教授常提到,他投身新能源汽車“技術(shù)革命”的二十年來,,爭議和質(zhì)疑也始終相伴:新能源還是燃油車,?純電技術(shù)是否能“彎道超車”領跑國際?對于懷疑誤解,,“最好的回應就是把要做的事干好,、做成”。正因如此,,我選擇將車網(wǎng)互動作為研究方向,,即使面臨技術(shù)應用的質(zhì)疑,我堅信隨著能源結(jié)構(gòu)深度調(diào)整,,在這一領域的長期深耕將為綠色轉(zhuǎn)型帶來新的助力,。在砥礪前行的道路上,清華人的長期堅守正在不斷服務于國家的重大戰(zhàn)略,。精儀系2006屆博士尚捷學長不懈攻關16年,,成功研制出讓鉆頭抵達千米地下的“貪吃蛇”,打破了西方長達20余年的技術(shù)封鎖,,有力保障了國家能源安全,。這也更加堅定了我勇闖科研無人區(qū)、做終身奮斗者的決心,。以“年”為單位把一件事做到極致,,是清華人交給時間的答卷。
親愛的同學們,,守拙是一種細水長流的力量,,在凡事追求效率和結(jié)果、充滿焦慮和不安的時代,,不妨慢一點,、拙一點。面對挫折拋卻雜念,,面對選擇堅定信念,,面對志向不改執(zhí)念,。愿我們無愧于心,,于險遠絕巔,方見奇?zhèn)シ浅?,覽群山回首,,更覺長風浩蕩,,以實際行動書寫人生華章。
歡迎大家,!祝福大家,!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