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在清華大學第32屆“挑戰(zhàn)杯”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機械工程系大二學生楊韻芳的作品“多自由度柔性仿象鼻機械臂”獲得了特等獎,。這個被同學們稱為“氣質美女”的女孩把這個作品稱為“ET手臂”。ET手臂是一種新型的柔性連續(xù)體機械臂,,具有仿生學的結構特點,,具有6個自由度,,可以柔性彎曲,并且具有一定的彈性,,并且含有彈性骨架,、人工皮膚,可廣泛應用于社會生活,、工業(yè)生產,、航空航天、醫(yī)療康復,、抗震救災等多種場合,。本文選編自楊韻芳在挑戰(zhàn)杯結束后的回顧“那些為挑戰(zhàn)杯忙碌的日子”。
2013年11月的時候,,我報名參加挑戰(zhàn)杯比賽,,想了一晚上的點子??赡苁悄且魂囎铀な謾C丟資料的心情不爽 ,,我就說要做一個小胳膊,放在肩膀上幫我拿手機,,這樣騎車打電話就方便了——“ET臂”就是這么來的,。那天和老師聊了無數(shù)的想法,身上裝四五個胳膊啦,,可以拿各種東西和你對話啦,,還有能用上之前的成果,我還記得凌晨回寢室的興奮,,發(fā)狀態(tài)胡言亂語說“科學真奇妙”,。
然后就開始用SolidWorks設計。雖然大一就學了這軟件,,但從做ET臂開始,,我才知道什么叫設計。從零開始想象一個東西,,估計它大概的尺寸,,實現(xiàn)它的功能,降低加工成本還有考慮工作空間……我喜歡做這件事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讓我腳踏實地地感受到自己在創(chuàng)造、在成長,,而不是以往高談闊論著美好藍圖,。它讓我真正進入了工程師的狀態(tài)。
設計是第一個考驗,,第一個月幾乎每兩天換一個方案,。之后就是苦逼的原理樣機,。我還記得第一個模型做出來的時候,我拿著個螺絲刀擰著螺釘,,興奮地看著一根桿發(fā)生了一點彎曲,,一個學長驚訝的說:“這是什么????這是你參加挑戰(zhàn)杯的胳膊?……”雖然如此,,我還是更換材料做了下去,,一趟趟去買材料。在克服了ET臂最大的bug之后,,我操起焊槍開始焊接電路,。在獲得了一手的燙傷戳傷之后,想著總有一天我要把這坨線揪下來踩個稀巴爛……后來發(fā)現(xiàn)是代碼邏輯有問題,,debug后很快復活……老師說我不淡定太焦慮,,但我感覺是死了一遍又活過來了。
在那一周還完成了幾乎不可能的任務,,裝六個傳感器,、攝像頭和手爪。投了最大的精力進去,,熬夜到三點,。很多人問我花了多少時間在課外科研,聽到答案望而卻步,,覺得肯定耽誤學習,。這一點我一直記得老師說,雖然你成績一般,,但正因如此才敢冒險投精力在其他方面,,所以你的綜合能力會飛速提升。現(xiàn)在我覺得他說的很對,。不是成績不重要,,而是在內心深處感受到,這才是我真正需要的教育,,專業(yè)的應用,,還有毅力,還有情商甚至品格,。和這些相比,,GPA帶來的并不能幫我走太遠,所以我花時間在這里,不為了這四年,,更為了以后有專業(yè)的素質,。某些程度上講,一個人強不強看的是他能不能完整地做一件事做到最好,,想明白這點對于我在大學重塑信心有很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