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6年,清華學校設立大學部,,化學系由此建系,,至今已經(jīng)整整90年。其間,,雖然幾經(jīng)變遷,、甚至一度中斷,但清華化學系的學科發(fā)展并未真正停止,。清華化學人也始終秉持老清華化學系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和“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清華精神,在教學和科研領域均做出了巨大成績,,現(xiàn)在已重新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化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基地之一,,成為在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化學系科。
建系早期,,清華大學化學系的第一任系主任為楊光弼教授,,第二任為高崇熙教授。初創(chuàng)時期化學系設四年制本科,,1929年第一屆本科生共14人畢業(yè),。1931年化學系設立化學研究所,同年招收二年制研究生,。這一時期畢業(yè)的本科生及研究生中,,后來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的有張大煜、袁翰青,、張青蓮,、高振衡、馮新德,、時鈞,、汪德熙、武遲,、陳冠榮,、王世真等化學界前輩。抗日戰(zhàn)爭南遷期間,,清華,、北大、南開三?;瘜W系合并,,又共同培養(yǎng)出朱亞杰、肖倫,、曹本熹,、唐敖慶、何炳林,、張滂,、陳茹玉、申泮文,、黃培云等著名學者,。新中國成立后,1952年高校院系調整將清華化學系的大部分教授,、學生轉入北京大學,。在調整之前,清華大學化學系已是當時國內學術水平最高的化學系之一,。
1978年,,清華大學在化工系恢復招收“物理化學及儀器分析”專業(yè)學生,并于1985年11月正式復建化學系,。復系后的化學系于1990年建立物理化學博士點,,2000年成為化學一級學科博士點,2001年設立了博士后流動站,。經(jīng)過30年的奮斗和耕耘,,清華化學系已成為我國重要的化學研究和人才培養(yǎng)基地。
現(xiàn)在的清華大學化學系下設無機化學,、有機化學,、分析化學、物理化學,、高分子化學與物理五個研究所,。此外還設有納米與材料化學、化學生物學,、有機電子學,、理論化學和超分子化學五個交叉學科和一個實體的基礎分子科學中心、兩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瘜W系的科研方向不僅涵蓋了現(xiàn)代化學的各主要領域,,而且也包括了21世紀化學發(fā)展的最新生長點,如:化學基礎分子科學研究,,生命過程中的化學問題,復雜樣品分析新方法與新儀器,,有機光電子材料與器件,,新型晶體功能材料,超分子自組裝和納米結構材料,,分子藥物的合成與中藥復方的現(xiàn)代化學分析,,導電高分子材料的合成與性能,以新能源及環(huán)境保護為目標的新催化系統(tǒng)等等,。
清華大學化學系現(xiàn)有教職員工逾百人,,其中中科院院士5人,同時還聘請了國內外十多位著名學者擔任雙聘教授,、兼職教授和客座教授,,一批高水平的中青年教師已成為教學和科研的骨干力量?;瘜W系擁有眾多大中型儀器設備,,承擔大量國家級、省部級課題研究工作,,并獲得多項獎勵,。在人才培養(yǎng)上,化學系一貫倡導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相結合的原則,,積極探索交叉型科研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本科生打下扎實基礎,研究生直接參與國際前沿課題的研究,,使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大大提高,。
面向未來,清華大學化學系全系師生熱忱地歡迎有志于在化學領域耕耘的莘莘學子來學習深造,,同時也希望來自國內外的優(yōu)秀青年化學家加入,,共同為培養(yǎng)我國的優(yōu)秀化學人才和發(fā)展我國的化學研究與教育事業(yè),為早日達到世界一流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