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一轉眼新的清芬即將開張,,我想,,大概很多人已經記不起來舊清芬的樣子了吧。而新的三字班,,四字班,,五字班,,甚至沒有見過清芬小火車站的模樣,,沒有吃過遠近聞名的香鍋,沒有排過小包子繞著清芬一大圈的隊,。那些呵著冷氣,,背著單詞,不顧一切排隊買包子的冬日時光,,和猝不及防坍塌的建筑一樣,,不管有沒有好好說再見,都不會回來,,都永遠停在了過去,。
——引自“清華大學藤影荷聲”微信公眾號
2015年11月27日,,清華校內的“我的家園”網上悄悄貼出一條消息,一下子引起同學們的關注,。其實,,這條消息的內容再簡單不過——“清芬園”回來啦!
說起清芬園,,那是很多清華人共有的美食記憶,。改建之前的清芬園食堂的包子、麻辣香鍋等窗口,,從來都是排著長長的隊伍,;加之它地處校園交通干線旁邊,周圍宿舍,、圖書館環(huán)繞,,后來又在其北側建成“清青快餐”,于是就成了很多同學都喜歡前往就餐的餐廳,。
2013年,,清芬園和清青快餐停止了服務,周邊的幾棟宿舍樓也被拆除,。這里變成了一個圍擋起來的工地,。同學們依然每天從她旁邊來來往往,不時看到工程機械的忙碌和運輸車的穿梭,,慢慢地,,一座新的紅色建筑在原址拔地而起。現在看去,,她似乎原來就在那里,,新的“清芬園”終于向同學們展露真容。
新的清芬園由建筑學院宋曄皓教授設計,,從B1到F3,,共4層。清青快餐設于B1,;F1為風味小吃,,大家心心念念的包子、麻辣香鍋都在這里,;F2是學生食堂,,F3則是教師俱樂部。每一層顏色各不相同,,B1層是溫暖的橙色,,F1是清新的綠色,而F2層則是明亮的金黃色,。這三層食堂總共可以容納1500人同時就餐,。
好了,,不多說了,清華映像欄目還會專門向大家介紹“清芬園”這座新建筑的,。讓我們先去看看重張開業(yè)的清芬園又會給清華的饕餮列表中增加什么美食吧,!不過,無論是是否喜歡這里的菜品,,但每個清華人都應該了解的是,,清芬園最早建于1957年,當時是七食堂,,2006年得名“清芬”,,而這兩個字正是朱自清先生民族氣節(jié)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