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前的今日,,一顆高貴,、深湛而生動的靈魂,,如她所愿,,終于“回家了”,。
世紀老人,著名作家,、翻譯家,、外國文學研究家楊絳先生2016年5月25日在北京與世長辭,享年105 歲,。
她與清華同齡,,與清華結(jié)有不解之緣,一家三口都“最愛清華”,。
她情牽清華,關愛學生,,無償捐贈母校并設立“好讀書”獎學金,。
她才情橫溢,是許多人眼中百年罕見的“奇女子”,,被譽為從容優(yōu)雅的“精神貴族”,,卻又豁達簡樸、淡泊澄明,,唯留一顆赤子之心,。
她身上烙印著歷史的年輪,搏動著清華精神的血脈,,一生與清華相系,,將平實的愛、溫暖的情融化在美麗校園中,。
楊絳一生愛“書”,,筆耕不輟,。即使身在“文革”的艱難時期,仍堅持翻譯《唐·吉訶德》,,被公認為最優(yōu)秀的翻譯佳作,,2014年已累計發(fā)行70多萬冊。她早年創(chuàng)作的劇本《稱心如意》,,被搬上舞臺長達60多年,,2014年還在公演。93歲出版散文隨筆《我們仨》,,風靡海內(nèi)外,,再版達100多萬冊。96歲出版哲理散文集《走到人生邊上》,,102歲時出版250萬字的《楊絳文集》八卷……
楊絳逝世當天,,數(shù)百名清華學子自發(fā)來到先生最為摯愛的圖書館老館前廣場,用燭光圍成兩顆環(huán)抱在一起的心,,用鮮花為先生送行,。
一周后,“楊絳先生紀念展覽”在校史館展出,。通過一張張歷史圖片,、一節(jié)節(jié)翔實敘述、一件件珍貴實物,、一段段精彩視頻,,清華師生再次領略了楊絳先生作為中國當代著名作家、翻譯家和學者的風采神韻,,特別是三次與清華結(jié)緣的往事和一生對清華的眷戀,。
兩年過去了,老館前開滿黃色的小花,。夏風徐來,,淡淡花香伴著書香縈繞在清華園中——先生仿佛并不曾離開,她的精神和溫暖,,正跳動在年輕一代的胸膛,。
兩年來,清華師生曾齊聚人文社科圖書館,,與來自商務印書館的嘉賓共話錢鍾書,、楊絳兩位學長的讀書生涯。師生代表飽含深情地誦讀《我們仨》中的片段,,部分學生還獲得了楊絳先生捐贈清華的樣書,;2018中國全民閱讀年會上,清華大學學生好讀書協(xié)會獲評“全民閱讀優(yōu)秀推廣機構(gòu)”,;4月22日,,一年一度的清華大學“世界讀書日·師生共話讀書”活動如期舉行,,“好讀書獎學金”頒獎,“好讀書”精神不斷傳承接力……
浮塵中,,有些東西太易碎,,有些東西卻能傳世,比如錢鐘書和楊絳的著作,,比如“好讀書”獎學金,。其中一以貫之的,是這位世紀老人的精神,、學養(yǎng)與善良,。
楊絳先生為世人留下了一個淡泊從容的背影,然而她的從容中卻飽含熱忱,。這份熱忱,,正是對親人、母校,、對青年學生最誠摯的深情,。清華師生們不會忘記,那個在老館暢游文學海洋的少女,;不會忘記,,那個在新林院奮筆譯著的學者;更不會忘記,,那個以己之清寒,、報母校以瓊瑤的老學長……
延伸閱讀:
一顆安靜的靈魂走出時間——深切緬懷清華大學老學長楊絳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