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2017.02顏寧等在《科學》發(fā)表長文解析鈉通道近原子分辨率結構
2月10日,清華大學醫(yī)學院顏寧研究組在《科學》(Science)在線發(fā)表題為《真核生物電壓門控鈉離子通道的近原子分辨率三維結構》(Structure of a eukaryotic voltage-gated sodium channel at near atomic resolution)的研究長文,在世界上首次報道了真核...
03
2017.02“非遺”藝術與科技的交融
近日,記者走進清華大學傳統(tǒng)工藝與材料研究實驗室,傾聽藝術與科技碰撞的聲音——在這里,清華美院一流專家團隊、各工藝實驗室及清華其他院系科研力量,將借助現代科技手段,為傳統(tǒng)工藝傳承、利用、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提供科學依據,促進傳統(tǒng)工藝振興。
26
2017.01清華譚旭研究組合作發(fā)文報道體內靶向基因治療新方法
清華譚旭研究組合作發(fā)文報道體內靶向基因治療新方法清華新聞網1月26日電 1月24日,清華大學譚旭研究組與美國俄亥俄州立大學董一洲研究組合作在《細胞研究》(Cell Research)上發(fā)表了題為《一種實現體內基因剪切的非病毒性的CRISPR/Cas9輸送系統(tǒng)》(A non-v...
25
2017.01改革、創(chuàng)新、引領——清華大學2016年科研工作回顧
改革、創(chuàng)新、引領——清華大學2016年科研工作回顧記者 劉蔚如2016年的最后2個工作日里,喜訊接踵而至:第19屆“中國高等學校十大科技進展”揭曉,清華大學3項成果入選(孫宏斌教授團隊的“復雜電網自律—協同無功電壓自動控制系統(tǒng)關鍵技術及應用”、謝道昕...
25
2017.01學者和刊物被“C刊”異化了嗎——我們需要什么樣的學術評價體系
南京大學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來源期刊(2017-2018)公示以后,在學界引起不小風波。圍繞“C刊”產生各種意見,其實并不是我國學術界獨有的現象。“C刊”以影響因子評價學術成果,由此所形成的“影響因子崇拜”的學術文化和學術生態(tài),近幾年在國...
25
2017.01慢一點,走向未來
自然科學家、哲學家、企業(yè)家和政策制定者,在同一個屋檐下暢想未來。
25
2017.012016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揭曉
榮獲2016年度科技創(chuàng)新人物的科學家包括FAST工程(“中國天眼”)首席科學家兼總工程師南仁東、清華大學副校長薛其坤院士、生物新藥“康柏西普”發(fā)明人俞德超、2016年度國家最高科技獎得主趙忠賢院士等。
24
2017.01法國漢學家白樂桑、清華大學教授李學勤榮獲第三屆“會林文化獎”
由會林文化基金、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會林文化獎”頒獎典禮日前在北京師范大學京師學堂舉行,法國國民教育部漢學總督學、巴黎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教授白樂桑,著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清華大學歷史系教授李學勤共獲該獎...
最新動態(tài)